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为什么改革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

如题所述

改革原本就需要接力前行。如果没有上一环节的开拓,也就没有下一环节的延展。纵观我国改革开放35年的历程可以发现,人们对改革的探索一脉相承。正是“改革、实践、再改革、再实践”这样一个高度关联的过程,才让我们的制度和政策能够符合时代要求,进而不断释放出制度红利。

  我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便是这一逻辑的明证。从最开始的“一大二公”,到默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到承认非公有制经济是“有益补充”,再到如今认定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多种资本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每一次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既折射出时代前行的痕迹,又呈现出严谨的改革衔续,勾勒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径。

  改革之所以需要接力前行,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往往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最终表现为不断接力的过程。

  因此,不能将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政策措施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脱离当时客观环境制约,用新措施质疑旧政策,违背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于认识有害,于实践无益。

  这也提醒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设计中,必须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将相关改革措施放在发展全程审视,使改革“既不割裂过去,又能牵手未来”。由此,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改革真正做到积极稳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