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被穷养的孩子,一生都在治愈自卑,你认为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我就属于那种被穷养的女孩子,农村的留守儿童,小时候我过生日,就是两个鸡蛋。平时基本没有蛋吃,因为奶奶要留着卖钱。儿童节时爸爸给我的零花钱才5毛钱,那个时候我都用过一分钱呢,虽然我是个90后,但我童年一直被嘲笑是70后的。

贫穷加上重男轻女,导致我工作以前的读书期间一直都很自卑,害羞,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大一点时就觉得见识太少,视野太窄,每每看见那些穿着体面潮流的人聊着我没见过没听过的东西,我都有点自卑。

这种自卑甚至影响到我现在成家立业,我养女儿时我都给她我能给的,无论是玩具书籍还是带她出去玩参加活动,因为我不想我的女儿受到我童年时的一样贫穷。

虽然现在渐渐少了自卑感,尤其是有自己稳定工作时,但或多或少我的性格里还是有它的存在。比如在婚姻中受到委屈了,习惯性的隐忍。比如在分配礼品福利时,我习惯性谦让。

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最好最优秀的,也从来不喜欢去争去抢,努力的目标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强大。

虽然贫穷也教会我很多善良的美德,比如坚毅忍耐,但自卑对我的成长同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乃至定型到性格中去。所幸的是我从不抱怨,直视面对并接受,拥抱这种时代给我的礼物和考验。

相信我会继续成长,将自卑化成我奋斗前行的动力。

@妈妈怎么说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我小时候也很穷,穷到什么程度,我妈在家里生了我弟弟,产后给她熬了一碗两个红糖水荷包蛋,妈妈没舍得吃,就喝了一口水,把碗递给站在床边的我,我第一次吃到这种东西,觉得这是人间最好吃的东西。如果说,对我的影响,直到现在,我都很爱吃各种鸡蛋[害羞]。还有其他的物质条件,真的是很穷,以至于我现在如果自由行,对卫生的要求特别高,必须要选干净卫生的城市,标准高一些的酒店。还有就是其实我爸妈是有工作和文化的,他们是双方家里的老大,通过学习考出农村,又都是“吃商品粮”的人,所以是双方家里的支柱,我小时候常见的就是老家来人,坐着坐着就变成诉苦要钱了,爸妈爱面子,结果就是自己也过的左支右绌,所以我很小就形成了“边界”的模糊意念,现在心理学知道,明确自己的“边界”,才能保护自己的小领域,能提高生活满意度哦。

物质的穷,只是让我感到一些生活上的不便利,绝对没有让我感到自卑。因为我爸爸妈妈对我们是“精神上的富有”。家里有大大的书柜,中华上下五千年正史、秘史、外传,德意英美法等国的小歪本(那时候很少的),从名著到笑谈,这里我的思想远远飞出局限我的空间,再大一些,爸爸单位有了图书室,好多书,我一放假就到他那里看书,很安静,看的很爽。“外面是什么样子,我一定要出去看一看”,“原来,还可以有这样的生活方式啊”,“这种就不是爱情”。这些书中的智慧开阔了我的眼界、帮助我认识自己,找到幸福的归宿。

[机智][机智][机智][机智]“物质的穷养”只会让人觉得不便利,“精神的贫瘠”才是自卑的根源。@妈妈怎么说 希望能帮到您[玫瑰][玫瑰][玫瑰](图片来源于网络)

萧敬腾小时候家里很穷:妈妈照顾小孩没有工作;父亲开出租车,脾气火爆,在外跟人吵架赚不到钱;全家靠奶奶摆地摊支撑生活,每天吃饭吃不饱。

萧敬腾从小就想学音乐,但家里不愿意帮他买乐器,还因此经常被打骂。直到15岁,才得到妈妈同意,如愿以偿得以开始学习音乐。

萧敬腾2007年参加台湾超级星光大道节目一举成名,成名时20岁。之后连续两届获颁台北市政府善心人士奖,2015年因热心 社会 公益事业获台湾地区十大杰出青年奖。

萧敬腾成名后接收采访,回忆起小时候被打耳光,被骂废物,被羞辱到心底发恨。萧敬腾这个时候看过去已经是风轻云淡,并没有丝毫自卑,也没有对家庭、对父母半点怨恨,他说,音乐是一把钥匙,所有这一切,统统都被音乐救赎。

萧敬腾毫无疑问属于小时候被穷养的孩子,但他并没有自卑,自然不会一生都在治愈自卑。

萧敬腾毕竟是个例特例,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被穷养的孩子,怎么才能从自卑、怨恨等消极情绪里走出来。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穷了还一直被压制,不能做喜欢自己做的事。

可以想象,如果萧敬腾15岁之后还是不能得到妈妈的支持,就没有他之后的成功,那么他大概率会因为郁郁不得志,如问题所说,一生都在治愈自卑,甚至一生沉溺在自卑、怨恨之中不能治愈。

从萧敬腾的例子,我们知道,成功是一把钥匙,可以把人从自卑、怨恨等消极情绪中救赎出来。

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时,能够保持高度兴奋、专注,发挥最大的创造力,最容易获得成功。

因此,对被穷养的孩子,应该鼓励、支持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即使不能像萧敬腾般引人瞩目,也能够因为沉醉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被自卑、怨恨等消极情绪左右人生。

不少父母觉得生活有压力,孩子的兴趣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担心孩子前途,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应对?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这里只简单说一下,你可以想想,你的期望真的适合孩子吗?你又是根据什么否定孩子的兴趣?你不会希望你的孩子一生都在治愈自卑吧?

关注老神在在一直在,和你分享 用最轻松的方法做最优秀的父母

穷分为两类,一是物质上的穷,二是精神上的穷。

小的时候,物质上的穷养或多或少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但起决定性因素的是父母是否给予足够的精神浇灌。

我的两个朋友,或许可以解释这一点。

朋友A:出身农村,家境贫困,10岁的时候父亲因病逝世,之后母亲一直带着她三兄妹,母亲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偶尔有贫困补贴。虽然很辛苦,但是她母亲从来没有在他们面前抱怨生活,她母亲经常给他们鼓励,还常常告诉他们,不要埋怨不公,不要去比较,更不必自卑,每个人来到世间都要有修炼的东西,你们曾经有爱你们的父亲,我们都还老老实实地活在这世上就值得感恩,所以我的这位朋友和她的弟弟现在都很善良开朗,积极上进,因为曾经吃过苦,因为内心足够富足,所以现在的一点点甜都能让他们感到知足感恩。我们都知道,感恩知足的人应该最是幸福。

朋友B:出身城市,家境富裕,从小就享受公主的待遇,从来不愁吃喝不愁钱。唯一觉得不足的是父母争吵不断,家庭矛盾重重,最后父亲重组家庭,母亲带着她生活,母亲一直想着如何去报复她父亲,每次的争吵都在她心理留下一个阴影,长大之后还一直觉得父母是因为她而争吵。上学时,父亲除了每个月给卡转帐之外,没有额外的问候和关心,以至于让她觉得她是不配爱的,父亲给生活费仅仅是出于一种受良心谴责不安而作出的选择而已。所以,她说尽管她从不缺钱,但是她还是会很自卑,她不敢去交往,不敢去别人的家,不敢去享受他人对她的好,毕竟不被爱的意念在她心中扎根很久了。

以上,是想说明被穷养的孩子长大后也不一定全是自卑,被富养的孩子长大后也不一定就很自信。父母能够给孩子最持久和最深刻的富足应该是精神的富足,能够让孩子学会爱和被爱。

在这个高歌猛进的时代,比起物质的贫穷,精神的贫穷更让人自卑。

但是不管怎样,曾经都已是过去,人不能一直待在童年的阴影里不出来。

很多时候甚至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不能决定我们的出生,不能选择我们的家庭,但我们可以做出为我们自己的人生负责任的决定。我们第一次为人,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或优秀或不足,都有他特定的理由,当我们能够站在父母所处的时代和角度去看问题时,或许会获得某种程度的释怀。或许是我们的父母曾经没被他们的父母富养过,或许我们的父母曾经也没被他们的父母认真地去爱过。所以,尝试着去理解父母也去理解自己。

未来在自己的手中,在自己的心上,有伤口的学会自己愈合,没有伤口的就一直灿烂下去。[玫瑰]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好多年前的一件事:

我身边跟我相处好几年的哥们,他家里就一直就认同“儿要穷养”的观念,但实际上他家里生活条件还挺好的,他们从小给我哥们灌输这样一种思想:“ 你这次要是考砸了,今晚晚饭就别吃了 ”、“ 你不要给我有另外的想法和欲望 ”等等的。

就这样,他害怕跟别人相处,也害怕他爸妈谈话,因为他没得选择,考试考不好也不敢跟爸妈说,自己偷偷在试卷上签名,考得好给爸妈看也没得奖励,他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记到现在:“你考不好有叔叔阿姨的安慰,考得好也有叔叔阿姨的夸赞,我考不好时只有馒头,可能甚至连馒头都没。”

其实那会我就发现他变了,有点叛逆但又不敢表达,以至于上初中经常为了一两块钱跟同学打架,同学拿了他一块饼干,他硬是揪着同学的头发不放,好几次都叫家长过来道歉。

其实,这种穷养看似是在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能力,但是很容易带给孩子的自卑感与懦弱。 特别是在高中时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当同学生活条件比他好时,他会陷入“羡慕嫉妒恨”的状态,记住,有个“恨”的念头,他很少有同学跟他接近,放假整天就待在家,有自由却失去了自由。

俗话说得好,你越缺什么就越向往什么,别人有了个新的衣服,而他还是穿的好久之前的衣服,他也会很自卑, 我认为不一定非要穷养来对待,家庭的教育才最为关键,给孩子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氛围比强加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氛围要更好!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

我认为基本是,自卑是骨子里的,小时候被穷养的孩子骨子里家长灌输的是穷思维,这种思维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轨迹中每一个阶段的心理 ,成就感的一步步增加,才能一步步获得自信,这个过程,就叫做治愈自卑。

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谈谈这个问题:

小的时候,家里条件基本在挣扎边缘,每天吃完一顿饭,吃第二顿饭的时候要考虑有没有到点,该不该吃;上小学时,每天眼巴巴看着同学们买着各种五花八门的彩零食,而自己只能啃着冷馒头;下雨的时候家里只有一把伞,有一次和姐姐把伞搞坏了,回到家的时候爸爸被爸爸狠狠打了一顿;想要零花钱却又从不敢跟家里人开口要,这样的生活伴随着我的童年,因为家里条件的原因,上学的经历比较坎坷,周围的发小已经上学的时候我还在家里帮家人干农活,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学校接收。(老师单独给我出的试卷,入学考试成绩优秀)

虽然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领略知识了,但是内心的自卑无法抹去,上学得时候周围的人都喜欢嘲笑我,说我笨,学习差,家里穷等等。每天我只能独自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不敢与他们打交道……

直到五年级一次全班第一的名誉回荡在校园时,周围的人才对我刮目相看 ,似乎内心的自卑好像没那么严重了,但是我总是在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去弥补那份自卑的缺憾,每一次的成就感让我的自卑消融一点。

如果做到以下几点,从自卑中走出来是没有问题的:

1.争取让自己在学习方面刻苦努力,可以选择默默付出行动,然后一鸣惊人。

2.不要轻易在别人面前表现的很软弱,这样只会加剧自卑心理,记住,一定要表现得自信。

3.不轻易攀比,不在物质方面跟人攀比,选择在能力上与人匹敌。

4.不要总想着改变家人的思维模式,想办法突破自己就可。

总之,小时候被穷养大的孩子一生都在治愈自卑,曾经心理上的创伤让他们做任何事比别人更加慎重,稳重。

就要看被穷养得定义了,穷养,有精神上的穷养,也有物质上的穷养。如果两者都是穷养,那么可能自卑感更强。

精神上的穷养有哪些呢?很多成人,对待小孩真的很可怕,有的把小孩当做自己专有物品,对他们有绝对的控制欲,如果孩子不听话,就会骂他打他,让他服从自己的权威。有的人,对孩子轻视,觉得他们可有可无,还累赘,所以完全不把他们的想法当回事。

那么物质穷养是如何定义,难道说满足孩子所有的欲望,那叫富养。我觉得不是,物质穷养是没有满足孩子基本物质条件,比如没有吃饱没有穿暖,我相信中国很大一部分,都算不上物质穷养,但精神穷养是大多数。

精神富养的家庭,对待孩子,让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观,让他们去独立思考。当然,孩子在思考世界的时候,难免走弯路,父母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少,但是,强制的,权威的教育不可有,这会让本就无力的孩子更加不能适应生活。给予孩子爱,也让他们动手自己力所能做的事,不能所有事都给他们做好,不然他们发展不出能力来,也无法感受自己的力量。孩子的一生,终是他自己走的,父母的作用,是如何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按父母的想法去强制。

小时候,很多精神穷养,或者两者兼有的,内心多多少少有些自卑,自卑严重的,的确一辈子在治愈自己童年的创伤。

小时候被穷养的孩子,一生都在活愈自卑。

俗话说”穷家富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孩子意志坚强,现在的成功人士,从其生长经历看,大都在小时候受过穷。

所以在现代 社会 中,既便是生活条件尚好的家庭中培养孩子也在逐渐学习穷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会逆势成长,最终独立自主。

说穷养的孩子一生都在治愈自卑,个人认为结论太偏激。

原因有三:

第一,穷养的孩子,由于生长环境处处困难,穷怕了的孩子生怕再走父辈老路,自小奋发图强,拼搏决心和遇困难时的坚强为他们日后在 社会 上出人头地打好基础,成功后的他们不再是自卑而是自豪。

第二,穷养的孩子,家庭不一定穷。只是父母有意营造一个贫困环境,让他们树立摆脱贫困的决心和信心,为以后生存不依赖别人而在练基本功。

现在啃老族,细数下来,有几个不是富养的后果。而穷养的,没有依靠,不靠自己还能靠谁。

个人感觉富养下的孩子,实际内心更自卑。他们失去了贫苦环境下的缎炼,这也是他们内心最缺失的东西。

第三,穷养的孩子,在小时候可能是有些自卑,可是自卑过后的努力,自卑过后的拼搏,自卑过后的成功,谁能说这不是在治愈自卑,经历了穷养阶段的自卑,他们在成功的路上会走的更远,飞的更高,他们在获得成功后会不再自卑,而是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所以说,一直认为被穷养的孩子一生都在治愈自卑,是对基本教育方式的怀疑,也是对基础教育效果的否认。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美好的童年,可以使人的一生受益。而不幸的童年,则会在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留下阴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一个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吧。那时父亲外出打工,是母亲一直照顾着我。家里并不宽裕,也很节俭,母亲经常帮别人家干活,以此获得经济收入。那时周围小伙伴都有玩具,我也想要,她极少同意给我买。有一次偷拿了1块5毛钱,买了一个陀螺,发现后被打了一顿。还有一次,学校要求买新华字典,而母亲说买什么买,你用你哥那本不行吗。一口否决。可哥哥那本页数掉了很多,根本没法用了。课上时,别人都是崭新的,而我那本过于破烂,我都不敢拿出来。一想起这些,一种自卑感就会涌上心头。尽管现在家庭条件改善了不少,可依然没法消除小时候因为穷而带来的自卑感。我知道,那种穷是精神上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后来我也明白,每个人的生长条件生来就注定了的,并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况且有些人的境遇比自己还遭。当我意识到了这些,慢慢地也学会了接受。仔细想想,倒也是当时的环境,让我变得独自,不依靠别人,想要的东西要靠自己去争取。

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活在了过去,走不出来。与其总想着以前,不如着眼于当下,享受当下,好好生活,快快乐乐的,迎接每一个即将到来的明天。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能提供优越的各方面条件,子女的自我评价会更加积极,而被穷养的孩子没有这些条件,个人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对贫穷的感知慢慢从家庭环境因素转移到个人身上。贫穷的教育导致能力的缺失和性格缺陷会长期伴随一个人。

社会 生活中,没人会时时刻刻议论我们的家庭条件。但我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贫穷气味却会暴露我们,刺伤我们的自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自卑,因为穷养的孩子自卑唤醒的频率和程度高,所以比正常人敏感一些。

情绪有它的进化意义的。自卑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让我们远离产生自卑的情境。比如我掌握的资源和我的能力达不到某个环境的要求,我和那些适应者一比较差得太多,如果我的感受不能及时劝退我,一群大鱼里面就我一个小虾米,我马上就会被环境淘汰掉了。

我以前对自卑也是停留在感受阶段,不如别人的情境感知、对自己不好的评价,和伤心差不多的身体变化。后来进入了功能性阶段,在我懒散的时候会不自觉感伤身世,自我激励。受挫时不自觉伤感身世,逃避责任。再后来理智了些,能自觉运用自卑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