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到了,伏天如何养生?

如题所述

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而夏天中的三伏天更是热中之热。今天入伏,预示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已经来临,而且今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入伏了,应该如何养生?

2021年三伏天的时间分别为: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末伏则是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三伏天是闷热而潮湿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最为难熬的日子。这个时候,身体出汗比较多,养生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每天补充足够的水分

一天喝多少水?很多人会说一天喝八杯水或六杯水。一个成年人,每天饮水量1500~1700毫升左右。这个量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出汗较多的人,就要适量增加饮水量,但是也不能喝得太多。尤其是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不利于身体健康。

除了通过喝水来补充水分,也可以适当饮用蔬菜糖、绿豆汤等汤品。这些汤含有的水分比较多,也可以帮助人体补充水分。而水分含量较高的瓜果类食物,也可以帮助人体补充水分。如果水分缺乏,可能会引起脱水的情况发生。

2冷饮不能吃太多

天热了,很多人会选择吃冷饮,雪糕冰激凌等冷饮也进入了销售的旺季。即使是喝水,很多人也会选择饮用冰镇后的水。而急性胃肠炎也是夏季高发的疾病,这与食用冷饮太多有着重要的关系。冷饮的温度较低,进入胃肠道后会奇迹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而诱发急性胃肠炎。

冷饮虽然吃着凉,但是吃冷饮会增加胃肠道疾病风险,而且冷饮中糖的含量比较高,有些冷饮中也会添加脂肪,这样做出来的冷饮就成了高热量的食物。经常食用冷饮,会增加热量的摄入量而引起肥胖。可能平时吃饭比较少,却在夏天结束后体重增加了很多,与经常吃冷饮也有着重要的关系。

3谨慎吃凉菜

夏天很多人不愿意在厨房中经受烟熏火燎的考验,这个时候凉拌菜就成为夏天菜肴的重点。凉拌菜确实好吃,添加了醋、辣椒或蒜泥之后,往往会让人胃口大开,促进食欲。但是食用凉拌菜,也有风险。

凉拌菜所使用的蔬菜不经过高温烹调,蔬菜中可能会残留细菌,而这些细菌在高温下繁殖的速度较快,更容易引起腹泻的发生。对于凉拌菜,不能一次做太多,如果出现剩菜也没有继续保留的价值。制作的时候,加入蒜泥和醋,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

4少吃高热量食物

高油高糖的食物虽然好吃,但是热量也较高。这些高热量的食物往往不容易消化,会增加胃肠道负担而不利于身体健康。在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蛋糕、面包等烘焙食品,是很多女性爱吃的食物。这些食物虽然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添加牛奶和鸡蛋等健康度较高的食物,却也不能掩盖烘焙食品是糖油混合体的本质。

糖油混合体食物,热量较高,也会增加能量摄入量。常吃这类食物,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能量摄入量而引起肥胖的出现。也会增加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糖油混合体食物,尽量少吃。

5午睡不能少

夏天昼长夜短,早上五点的时候室外已经是白天了,而到了晚上七点太阳可能还没有落山。昼长夜短,晚上睡眠的时间减少,也会引起睡眠不足的情况发生。而睡眠不足,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影响身体健康。

夏天尽量坚持午后小憩,只不过午睡的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影响晚上睡眠质量。而且午睡前也不能吃得太饱,以免影响胃肠道健康。

6防暑

夏天是一个容易中暑的季节,尤其是经常室外工作的人更要注意防暑工作。可以利用一切能够防晒的物品来帮助防暑,比如防晒衣、防晒伞、防晒霜等等。出门的之前,包包里尽量是准备好防晒物品,也可以再准备一些防晒的药品,比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等。

万一出现了中暑的情况,也不要着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快速降温,让患者脱离高温或高湿环境,脱掉衣物来散热。如果症状较低,补充一些淡盐水就可以,而症状较重则需要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1
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一般持续30-40天。这段时间该如何养生,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呢?其实,这个季节是我们调养身心的最佳时节。根据中医经典养生理论,松江医生总结出了三伏季节健康养生“五宜”,一起来看看吧。
一、宜补阳
中医养生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最适宜温补阳气,驱散寒邪。此时补阳可以去除冬季内伏寒邪,达到其他季节所达不到的双重功效。一旦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被赶出体外,疾病能更好被治愈,将邪气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也不会闷热、烦躁。

二、宜食补
三伏天湿气极盛,湿性重浊。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四肢发软、胸闷、食欲不振。且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疾病。因此,此时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有营养、易消化、忌生冷油腻。三伏天的中医食疗文化由来已久,流传甚广。在食补时,知悉以下几点十分有益。
瓜菜
清热
冬瓜、黄瓜、苦瓜、山药、芹菜等都是清热祛湿佳品。黄瓜生吃最好,苦瓜是体热者最好的选择,炒冬瓜籽可以祛湿,把西瓜皮洗净炒菜吃也能清热,还有薏米红豆可达到良好的祛湿效果。

酸能
生津
流汗过多可耗气伤阴。因此,多吃酸味食物可起到预防作用,且能生津解渴,增强食欲,帮助消化。酸味食物包括很多水果,如柠檬、乌梅、山楂、番茄、葡萄、菠萝、芒果、猕猴桃等。
多食
鱼类
各种鱼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也有其侧重的养生功能。如鲫鱼汤祛湿,常见的草鱼有暖胃明目之效;鲈鱼则能补益肝肾,无腥味,红烧、清蒸、炖汤均可。
多食
豆类
宋代医著《朱氏集验方》载有“三豆汤”之方,即绿豆、赤小豆和黑豆。绿豆、赤小豆清热、解暑、利湿,黑豆健脾补肾。“三豆汤”取上述三种豆类各20克,洗净浸泡1小时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慢煮1小时,豆子开花后也可放入适量的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可一周喝两次。
三、宜有度
夏天人体阳气最重,中医养生讲究的原则之一就是顺应自然规律。
夏季切勿贪凉,用冷饮解暑降温、食用凉菜未尝不可,但不知节制则对身体有害无益。还有就是不宜大量饮用含有菊花、金银花、荷叶等祛火中药成分的凉茶类饮料。另外,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最好根据体质调温。
四、宜缓动
炎热的夏季,人们本来就容易出汗,如果锻炼,更容易出汗,且运动过度会损伤身体机能。人们应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度锻炼,如练太极拳,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增强体质。
五、宜补水
补水养生是三伏天的重中之重。三伏天稍动就容易大汗淋漓,继而产生强烈的口渴感。要按出汗量饮水,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还要定时喝水,白开水、茶水等就是比较好的选择。其中,中药饮品以防暑清热饮、防暑和胃饮及利喉清咽茶居多。
三伏天养生,首重在“养”。我们要按照中医理论,科学养生。中医最注重的就是平衡,因此,我们在养生之时,更要注重平衡,补益有度,以便获得更好的养生效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12
伏天一定要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充足,天气热的时候尽量留在室内不要到室外,家中要准备一些防暑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第3个回答  2021-07-12
在伏天的时候应该要注意防暑,如果能不出门的话就尽量不要出门,如果必须要出门的话就应该要做好防暑工作,平常也可以吃一些下火的食物,或者是做一些消暑的汤来喝。
第4个回答  2021-07-12
我们可以喝一些菊花茶,茉莉花茶,莲子清心茶,通草竹叶茶,金花茶,竹梅茶,薄荷竹叶茶,香薷荷茶 之类的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