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读写器的工作原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如题所述

基本的通信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基于电磁耦合或者电感耦合,第二种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图3示意画出了这两种不同的耦合方式。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耦合通过天线完成,这里的天线通常可以理解为电波传播的天线,有时也指电感耦合的天线。 数据在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用无线方式传递,噪声、干扰以及失真与数据本身一样传递。与其他通信系统相似,技术上必须保证数据被正确传递和恢复。数据通信领域,数据传递有同步和异步之分,在RFID系统中,码流结构也要适应信道特性的要求,码流结构化过程称为信道编码。对于RFID系统,信道编码必须对用户透明,现在有各种不同的信道编码方法,其特点也不尽相同。 为了通过空间有效传递数据,要求将数据调制在载波上,这一过程称为调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2

RFID又称为电子标签、远距离射频卡、远距离IC卡、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RFID读写器又称为电子标签读写器、远距离读卡器、读出装臵、扫描器、通讯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RFID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基于RFID系统的特性,其在集装箱自动识别、家校通、动物跟踪和追踪领域、不停车收费、车辆出入管理、无线巡检领域中正日益得到广泛重视和大面积推广应用。

发生在读写器和电子标签RFID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 (1)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 (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ra。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3—l0m。 (RFID)标签和读写器的通信在RFID系统中,RFID标签和读写器之间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传递信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22

RFID阅读器(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模型如图8—1所示。其中,电子标签又称为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通讯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1)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如右图所示。(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第3个回答  2024-02-06
RFID读写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具体来说,RFID读写器通过其天线发送出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读写器的工作区域时,标签的天线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激活标签并使其获得能量。被激活的标签会将其内部存储的数据信息通过内置的天线发送出去。
读写器的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调制信号后,会将其传送到读写器的信号处理模块进行解调和解码。经过解调和解码后的有效信息被送至后台主机系统进行相关的处理。主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识别该标签的身份,并根据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最终发出指令信号控制读写器完成相应的读写操作。
第4个回答  2022-02-24
电子标签与RFID读写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
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
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工作时RFID读写器发出查询信号,RFID标签收到后,将信号的一部分能量用于标签内部工作电源,另一部分信号经过RFID标签内部电路调制后反射回RFID读写器。
RFID读写器因其存储容量大、续航时间长,同时具有多种通讯及扩展接口,在很多行业得到了应用,适用于物流仓储、智慧零售、制造业管理、服装企业管理、防伪溯源、资产管理等领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