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大致可为哪三个阶段?

如题所述

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是:

一、1946年6月—1947年6月的战略防御阶段(开始标志是国民党军队以突然袭击手段,进攻中共在中原地区的一个集结区)。停战有效期刚过,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中原地区(湖北、河南交界)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就此开始。

二、1947年6月—1948年9月的战略反攻阶段(开始标志是中共军队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广大国民党统治区)。国民政府的8个月的全面进攻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解放军主力依然存在。这样国民政府便做出新的战略方案: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共产党根据地。

三、1948年9月—1949年12月的战略决战阶段(开始标志是济南战役)。其中,包括三大战役,辽沈战役(辽西会战)、淮海战役(徐蚌会战)和平津战役(平津会战)。

扩展资料:

解放战争的经典之战:

一、苏中战役(指挥员:粟裕)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集中兵力进犯苏中解放区。华中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采取依托苏中解放区内线歼敌的作战方针,以5.5万人民解放军对抗12 万国民党军,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七战七捷。

歼灭国民党军5万3千余人,缴获各种炮160门,取得了苏中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树立起依托内线作战的模式,堪称战史上的用兵奇略。中央军委称此役是“伟大胜利”,并“希望各区仿照办理”。

二、孟良崮战役(指挥员:粟裕)

在全面进攻山东解放区的计划遭到失败以后,国民党军又向山东解放区发起了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以20万人民解放军对抗45万国民党军的进犯,先以诱敌深入的方法寻得战机,再以“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和胆识,集中优势兵力割歼敌进攻主力。

在孟良崮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歼灭国民党军3万8千余人,缴获各种炮267门,创造了人民解放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战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同时开创了人民解放军歼灭蒋介石集团五大主力的先河,初步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鲁西南战役(指挥员:刘伯承)

鲁西南地区是中原野战军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实施战略进攻的要点,遵照中共中央南渡黄河先在鲁西南地区作战的指示,中原野战军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挺进鲁西南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此役,为阻挡刘邓大军南进和确保陇海路安全,国民党先后调集兵力进击南渡黄河的刘邓大军。

刘伯承指挥12万人民解放军面对18万国民党军的进围,冷静地审度敌情,紧紧抓住国民党军逐批来援的弱点,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来援之敌,歼灭国民党军6万余人,缴获各种炮872门,取得了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作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解放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解放战争时期的十大经典之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6

伟大的解放战争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1、1946年6月—1947年6月的战略防御阶段;(开始标志是国民党军队以突然袭击手段,进攻中共在中原地区的一个集结区)

2、1947年6月—1948年9月的战略反攻阶段;(开始标志是中共军队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广大国民党统治区)

3、1948年9月—1949年12月的战略决战阶段。(开始标志是济南战役)

扩展资料

至今两岸仍维持对峙形势。由于两岸双方并未针对国共内战签署过任何协定,因此就形势上两岸仍是军事对立状态,但两岸有偶尔军事合作的状况,例如南沙群岛两岸驻军即时常共同应付群岛周边事件,1974年中越西沙之战台湾海军默许解放军军舰通过,对抗当时仍是台湾盟友的南越海军。

1996年台湾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中国大陆以东南海域为目标,实施弹道洲际导弹试射,台湾方面亦在不扰乱社会秩序的状况下,让军队进入高度备战状态。

当时海空军均有不同、未经证实的接战消息传出,例如台湾海军曾出港于高雄外海进行扫雷、空军则有在海峡中线与中国大陆空军互开火控雷达锁定的传闻,这次危机由美国第七舰队以“经过”之名进入台湾海峡而告缓和。

但中国大陆军机“不出海”的默契从此被打破,中国大陆军机活动范围延伸至所谓“台海中线”,压缩了台湾空军的预警时间。2007年中共十七大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主张,惟台湾方面没有正式回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解放战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5

伟大的解放战争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1、1946年6月—1947年6月的战略防御阶段;(开始标志是国民党军队以突然袭击手段,进攻中共在中原地区的一个集结区)

2、1947年6月—1948年9月的战略反攻阶段;(开始标志是中共军队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广大国民党统治区)

3、1948年9月—1949年12月的战略决战阶段。(开始标志是济南战役)

扩展资料:

解放战争背景: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1颗原子弹,日本败局已经注定。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进军中国东北,日本天皇8月15日宣布无条件停战。所以苏联红军未经大规模抵抗,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日本北方四岛和朝鲜半岛北部。

9月2日日本正式向盟军投降。中共中央指挥河北、山东所属小股部队于8月下旬向关内进发,9月下旬才分别开始从晋冀鲁豫等地或陆路,或水路,或武装,或徒手,陆续动身赶往热、察和东北,先后抵达十几万人。

蒋介石一方面以中国战区统帅的名义命令日军就地集中并固守待降,命令八路军等中共所属武装力量就地待命不得受降,同时命令其他国民党军队日夜兼程向日军占领区后方进军;另一方面又接连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虽然中共中央政治局派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首先提出谈判的程序、议案,双方并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其中有的达成了协议,有的未取得一致意见。

虽然国民党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但中共中央以扩张势力与地盘为首要考量,从未遵守国民党控制的中国战区统帅部的命令,反命令所指挥的八路军等中共武装力量积极向日军进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后,由于抗战期间日军战线深入中国腹地,以敌后战争为主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处于身处或接近日占区的有利战略位置,而相当大部分国民革命军主力则或有因或巧合地位于远离日占区的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

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当前形势后决定,派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同时不理睬蒋介石的命令,命令所指挥的武装力量积极向日军进攻,收复失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解放战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7

1、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

2、第二阶段——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年9月)。

3、第三阶段——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2月)。

中国革命战争,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英雄辈出的伟大军队。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朱德同志等10人被授予元帅军衔,粟裕同志等10人被授予大将军衔;被授予上将军衔的57名,被授予中将军衔的175名,被授予少将军衔的800名。这一千多名将帅,无不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沙场猛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诞生的**天起,便具有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不仅在战略战术上高敌一筹,而且能以高昂的士气压倒一切敌人,从而创造出无数战争史上的奇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10
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