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容易误诊

如题所述

肚子疼到处求医都被当做是肠胃病第15次才诊出“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
“那会儿哪里知道是这个病,”来自张家港的卢先生之前已经去了周边医院14次了,“就是肚子疼啊,吃东西反胃,还吐,到处看病,都说肠子出问题了,就治肠子,做溶栓好几次。我本来198斤,后来瘦得不到100斤了!第15次,就是到这个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来看,才知道血管也有问题,”卢先生不时转头向吴性江主任医师表示感谢,“多亏了吴医生,真的救了我一条命。”
吴性江告诉记者,很多人包括一些医生,都不了解这个病,因为它的症状和阑尾炎、胆囊炎很像,“但是它是极其凶险的,很多患者延误治疗时间,最终导致肠坏死,有很多患者在手术探查或死亡前才被确诊,因为诊断不明或者治疗延误,这个病的死亡率高达50-80。”
来自安徽的汪先生当初就被误诊为阑尾炎,“怎么查都查不出来,一直疼一直疼,我以为要死过去了,后来才知道肠子堵了,血和营养都供不上,小肠就跟着坏死了。”
记者了解到,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实际是一组疾病的统称,主要是指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缺血性病变,病因包括动脉栓塞、动脉和静脉的血栓形成以及非闭塞性肠缺血,最终均导致了肠道局部缺血缺氧及不可逆的肠道损伤从而危及生命。突发剧烈腹痛,常规检查不能明确高血压、高血脂、房颤患者容易患此病该院丁威威主治医师告诉记者,急性肠系膜缺血主要分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以动脉栓塞为主,占到了患者群的85。”
“像一些高龄的,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房颤等心脏疾病的,这些人容易患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丁威威介绍说,“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虽然少,但这部分人群也要注意: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病史的,接受脾切除等外科手术后长期禁食的,蛋白C、S缺乏、血小板升高的,还有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
“这部分人群,如果突发剧烈腹痛,常规检查不能明确,而且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的,一定要考虑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可能性,肠耐缺血6小时内是黄金治疗时段。”吴性江告诉记者。
挽救了病患生命,还让他们生活得很快乐记者了解到,由于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起病隐匿,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血清学诊断标志物,所以诊断极易延误,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广泛肠坏死,需要大面积切除小肠。“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短肠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很低,命虽然保住了,但是生活得不快乐。”吴性江向记者介绍道。
2006年黎介寿院士首次在国内提出“损伤控制性外科”,对于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手术,有了新的理念:部分小肠坏死――切除坏死小肠――保留生机不明小肠――远近端造口,临时腹腔关腹――一周后探查――关腹。“通过这样的流程,我们可以挽救更多的肠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吴性江告诉记者,他们组建了一个多学科治疗团队,以病人为核心,集合血管外科学组、胃肠外科学组、介入影像学组、重症监护学组以及营养支持学组共同参与。
通过这个治疗模式,这位“接近休克”的卢先生仅切除了20厘米坏死的小肠,已痊愈的汪先生当时也只切除了2米小肠,“正常人的肠子有6米,我的肠子本来就有6米多,切除后保留了足够的4米多,丝毫不影响生活,我现在什么都好了!”
经过一系列科研验证、临床实践应用,这种治疗模式已取得卓越的临床疗效,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吴性江充满希望地说,“未来,我们将建立并完善国内首个‘肠卒中’绿色通道,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昨天上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普外研究所会议室里来了两位病人,一位已痊愈,一位还在治疗恢复中,据说当初俩人入院时都是被抬着进来的,“我来的时候接近休克,基本上没有生命迹象。”51岁的卢先生回忆当时的情景还是有点后怕,一旁已痊愈的46岁的汪先生接话说:“我也好不到哪里去,疼得汗水从头发上滴下来,一点力气都没有。”那么,他们俩人当初到底得的什么病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