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时期的东北为什么驻有日本军队?

如题所述

《马关条约》后,完全失去了民众支持的清廷,实际上已经停止了运转。

清廷不仅失去了对军队的指挥权,同样的,也失去了对地方官府的约束能力。八国联军,组团侵华,直接进攻清廷帝都。而清廷,面对西方列强要求重订条约的无理要求,能够依靠的竟然是义和团这样的民间组织。

八国联军侵华,攻破帝都北京城,慈禧逃窜。这个时候,各地督抚都没有率兵进京,而是与西方列强勾结自保。最有名的就是东南互保。慈禧回到北京后,完全失去了对政权的控制。为了保住清廷,挽回士心民气,慈禧逐渐放权给光绪皇帝

然而,光绪皇帝也不是干实事的料。竟然被康有为忽悠,乱搞一气。清廷并没有重新竖立威望,重新给予民众信任。清廷已经完全沦为一个空架子。西方列强只想削弱清廷,从而在一起剥削国内民众的利益分成上更多一些,而不是要彻底推翻清廷。

利益的分配,列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主要的矛盾便是英国与沙俄的矛盾。沙俄为了获得出海口,竟然派出了十七万大军,强行吞并东北,从而获得大连的出海口。其它列强要求沙俄撤军,但沙俄却长期盘踞在东北,甚至有了“黄俄罗斯计划”。

这个时候,对于东北的局势。清廷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发言权。清廷在东北的九万驻军已经被沙俄的十七万大军给消灭了。东北,除了沙俄直接控制下的地区,其他地区则是张作霖这样的多如杂毛的草头王在控制。

清廷是靠不住了,英国只能靠日本,英国与日本签订了同盟条约,并给日本大量的贷款。于是,日本有了对沙俄发动战争的能力。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沙俄占据东北,对英国来说,是利益遭到侵犯,而对日本来说,感情上的侵犯比较强烈。

这一点很难说明。但从当时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来看,从具体的利益来看,日本根本没有必要发动参战人数百万人的日俄战争。日俄战争,持续了一年多,日本投入的人力财力,远远超过了其利益的需要。

从利益看,日本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日俄战争,是划不来的。所以,只能从感情上去分析。张作霖作为草头王,是通过投靠沙俄不断强大起来的。

日俄战争爆发后,面对日本人强有力的攻势,沙俄无法完全依赖于后方的补给。毕竟西伯利亚地广人稀,毕竟西伯利亚的铁路运力有限。沙俄只能借助地方上的力量去抵御日本的攻势,这个时候,张作霖在沙俄的扶持下获得了崛起的第一桶金。

然而,日本对中国民众的感情难以说清楚,中国民众对于日本人的感情也是如此。清末时期,大批留学生选择去日本留学,日本的近代发明的许多词汇被应用到中国,这是一个文化上的共鸣。

对于当时的东北人来说,日本那就是自己人。所以,张作霖转身就投靠了日本,参与对沙俄的反击。最终沙俄退出东北。东北被日本转还给了清廷。东北人口,当时并不多。为了防止沙俄再度侵入,失去了对东北掌控的清廷,只能寄希望给日本。

原本由沙俄所控制的满洲的铁路以及沿线地区,包括旅顺、大连等地方的管理权,清廷一并给了日本,并且允许日本在东北移民屯田开垦,允许日本在东北驻军。

日本得到了这些权益之后,设立了关东总督府,建立了六个大队,约一个师团兵力的守备队,负责南满铁路沿线的守备工作,这便是日本在东北最早的驻军。

关东,并非是指日本的关东。而是在沙俄盘踞时期,沙俄将山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关东州,隶属沙俄中央的直接管辖。后来,这个名字被日本沿用了下来。

与此同时,失去了对地方上掌控的清廷,只能招安张作霖这样的草头王。张作霖得到了清廷的认可,被授予了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官职。得到了清廷的认可后,张作霖有了正式的身份后,便逐步吃掉了东北其他的草头王,从而成为了东北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6

日本在东北的驻军源自于日俄战争时期,并非张作霖引狼入室

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国,占据了朝鲜半岛和辽东地区,为此日本要求清国承认朝鲜王国独立,并割让辽东、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对于日本的要求,清国是无力反击的,但是与之有利益相关的沙俄、德国、法国却不愿意看到日本染指东北,于是“劝告”日本放弃辽东。

此时的辽东已经是日本口中之物,日本当然不愿意轻易给吐出来,但摄于三国威胁,日本也做了妥协,表示只只占领旅顺与大连两海港。可日本的提议却遭到三国断然拒绝,日本转而向美英求救。

英美两国长期奉行“离岸制衡原则”,不愿意看到任何一国在华独大,于是就劝说日本接受三国的要求。当时的日本刚刚结束战争,国库已是空空如也,军事损失也比较大,无力去招惹俄、德、法三国,于是在勒索了清廷3000万两的赎辽费之后,将辽东归还给清国。

三国干涉还辽让日本政府深感耻辱,也推迟了日本进军中国大陆的脚步,此后日本开始专心经营朝鲜半岛,以期尽快吞并半岛。

在威逼日本吐出辽东后,1899年8月16日,沙俄又逼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租借辽东半岛南部3200平方公里为租借地,由于中原地区的百姓称呼山海关以东的地区称作关东,因此沙俄将所占之地取名“关东州”,至此沙俄首次在东北驻扎军队,开启了对东北的图谋。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沙俄在参加攻打北京的战事同时,也派出了18万大军入侵中国东北。在此期间清军虽然进行了抵抗,但鉴于双方实力差距巨大,俄军还是在三个月内占领整个东北。

俄军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表示既然来了就不打算走,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各国都按约撤兵,唯独沙俄还待在东北不挪窝,让其他列强十分不满。

在英法德美等国的压力下,1902年沙俄与清廷签订《中俄收交东三省条约》,表示将在一年半之内从东北撤军。但是向来言而无信的俄国人很快就自食其言,压根就没有撤军的意思,这让英国非常不满。

眼瞅着沙俄赖在东北不走,英国就苦口婆心的开导俄国人,劝其放下屠刀,但俄国人根本不搭理英国佬。在几次谈判无果后,英国人决定与日本结盟,借日本人之手将沙俄赶出东北。

不过在最初的时候日本并不愿意与沙俄开战,毕竟沙俄可是老牌帝国,日本当时还没有蠢到目空一切的地步。

在沙俄占领东北之后,日本曾主动向沙俄示好,表示承认沙俄在东北的特殊地位,但东京也要求沙俄尊重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利益。然而沙俄并没有把日本防到眼里,圣彼得堡很快拒绝了日本的要求,并准备南下朝鲜半岛。

俄国狂妄彻底触及了日本的底线,于是日本与英国一拍即合,由英国和美国向日本提供贷款,日本决定与沙俄一战。

经过国内多轮讨论,日本决定在沙俄西伯利亚大铁路贯通之前打响战争,于是1904年年初日本主动突袭旅顺,日俄战争爆发。

日俄战争日军投入总兵力约40万人,沙俄也出兵50万人,这场战争前后共计持续一年半时间,最后以日本的胜利告终。

1905年9月5日,在美国的撮合下,日本与沙俄签订《朴次茅斯和约》,该条约中涉及中国东北的条款有:

俄罗斯承认日本对朝鲜政治军事经济上均享有卓绝的利益,如指导、保护、监理”的权利。凡是日本认为必要的措置,俄罗斯不得阻碍干涉。

俄罗斯政府以中国政府之允,将俄国从中国攫取的旅大租借地及其附属的一切权益、公产均转让给日本。

俄罗斯政府将从长春至旅顺段的中东铁路支线及其所属的一切权利、财产,包括煤矿,均移让给日本。日、俄两国可在各自所占铁路沿线每公里驻护路兵十五名。

《朴次茅斯和约》使日本获得了在南满地区驻军的权力,而俄罗斯强占的关东州也一并交由日本。到1915年,日本与中国北洋政府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北洋政府将关东租借地租期延长至99年。到1919年日本正式成立了关东军,这只军队也成为日后侵华急先锋。

所以早在张作霖全面控制东三省之前,日本在东北南部就已经驻守有大量军队的。在张作霖控制东北后,面对就在家门口的日军,张作霖也只能是以合作周旋为主,毕竟奉军在绝对武力上是比过日军的。 

不过即便如此,张作霖时期还是大力推进东北工业化,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军工体系,外加他手中的30万奉军,也让日本非常忌惮。为此日本选择暗杀张作霖,制造了著名的皇姑屯事件,以期趁东北混乱之际浑水摸鱼。但好在张家人平稳地将权力过度给了张学良,让日军未敢轻举妄动。

然而张学良的能力远不及张作霖,在张学良上台后先是不顾部下反对,执意与苏联打了一场中东路战争。由于张学良指挥无方,这一场战争以奉军的完败告终,也让日军更加轻视奉军,以至于日军敢于以区区2万人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而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又不放一枪,直接将东北拱手让与日本人,大大助长了日本的侵华野心,也为日后日本全面侵华埋下了伏笔。

第2个回答  2020-09-13
因为清朝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了,从此东北地区就有部分日军参合。
第3个回答  2020-09-13
因为日本帮助溥仪在黑龙江北部建立了伪满洲国,日本从东北有生意往来,他们在沈阳拥有军队,是因为张作霖在早期求助过他们全付出的代价
第4个回答  2020-09-13
清朝因战败而签下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条约中明确规定,外国在中国地盘上有驻军权,从此为日本以后侵略中国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