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运河和京杭大运河有什么不同之处

如题所述

隋朝南北大运河

隋朝文帝时就开凿了广通渠(大兴城东至潼关),重开了山阳渎(淮安至扬州)。隋炀帝时,他为了政治、军事、经济的需要,就大规模地开挖运河,主要工程有:

1、通济渠。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命皇甫仪征河南、淮北诸郡男女一百余万人,开挖通济渠,据《隋书·炀帝纪》载:“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即从洛阳西引涧水(谷)、洛水入黄河,又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县泗水镇东北)引黄河水东行至开封入汴水,过今商丘,转向东南接蕲水,至淮阳入淮水。这条河没有沿袭前朝汴渠的流路,不再绕泗入淮,而是利用古蕲水为基础,直接开浚入淮。在同一年,炀帝又征用淮南农夫十余万人,重新疏浚山阳渎,即从山阳(今淮安)引淮水南流,经扬州入长江,渠广四十步,渠旁修筑御道,栽种柳树。

2、永济渠。隋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征调河北男女民夫一百余万人,开凿永济渠。这条渠是南到沁水通黄河,自沁水向东北开凿,有几条和白沟重合,后又名御河。永济渠北端可通涿郡(现蓟县),此渠一通,便形成了我国北方运河系统的干渠。

3、江南运河。隋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欲巡绍兴,便下令开挖江南运河,从镇江到杭州八百余里,广十余丈,可通龙舟。

上述通济渠、永济渠、江南运河的开通,形成了隋朝东都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全长5000里,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政治、军事、经济、漕运以及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另外,从洛阳沿黄河可直达临潼,再溯渭河而上达长安。

元朝的京杭大运河

元代统一全国后,定都大都(今北京市)。北方,黄河流域由于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萎缩,无力供应京师用粮。作为政治中心的大都军需民用皆源于江南,《元史•食货志》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江南。”然而从江南运到大都,困难极大。当时运粮是两条线路:一是从海上。从刘家港经黑水洋绕山东半岛再到大都,因那时航海和造船技术不高,加之风涛不测,盗贼出没,“粮船漂溺者,无岁无有”,“溺死漕民五六千人”,“数十万石粮米倾漂大海”(《元史•食货志》)。这条运路风险大,代价高。二是水陆转运。从江南沿着运河几经周折,运到黄河岸边的中滦旱站(今河南黄河北岸封丘西南),改换陆运180里到淇汀镇(今河南淇县境),入御河(今卫河)达天津,再到京师。这条路曲折迂回,效率低,一年只运二三十万石。远不能满足京都需求。元统治集团为避免漕运的迂回曲折,解决从江淮直通北京的运道,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开凿济州河。当时徐州至济宁有古泗水可以利用,济宁以北没有水道。为此,丞相伯颜派遣都水监郭守敬到鲁西南进行实地考查。郭守敬在汶上听取水利专家马之贞建议:从济宁州南汶、泗合流处到北清河之间开一条新河,北引汶水,东引泗水,分流南北,便可南达江淮,北通京津。郭守敬据此建议,进行水文地质方面考查,绘制开河方案,呈报宰相,再奏元世祖。世祖于1267年下令开凿这条新河,因中间停顿,至1283年八月竣工,名曰济州河。济州河沟通了泗水和大清河,南起济宁,经南旺、袁家口至东平安山西侧入大清河,全长一百五十里(《渎史方舆纪要129卷》)。同时,引汶水、洸水、泗水济运,初步解决新开河的水源问题。

2、开凿会通河。通过济州河入大清河,至山东利津进入海运,到天津再转至京师。但因入海口沙壅,只运行三年作罢,改由东阿旱站陆运至临清,长约二百里。每到雨季,泥泞坑洼,艰难万状。为改变这种困难情况,寿张县尹韩仲晖和前太史令边源上奏“开河置闸,引汶水达于御河”的建议,朝廷采纳建议,开挖从须城安山西南(今东平县)经寿张西北至东昌又西北至临清的运河,全长二百五十里,皇帝赐名会通河。后来,临清至徐州这段运河,包括济州河,统称会通河。

3、开凿通惠河。在元世祖至二十八年(1291年),根据郭守敬建议,引大都西北诸泉水,在前朝开挖运粮河的基础上,修治凿浚,至通州入白河,全长164里,皇帝赐名为通惠河。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开挖成功,使北京至杭州的大运河得以全线贯通,江南货物沿水路可直接运到北京的积水潭,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关于运河及京杭大运河的形成,还应说明以下两点。

①隋朝修了“人”形运河,并未真正使用,倒是唐朝充分地利用了,当然唐朝也修了一些运河,重点是疏浚、整修和治理,如汴河、永济渠等。宋人治运重点是围绕京城开封而为之,连接汝河、颖河,济河等。元人沟通了京杭大运河,使用了几十年。到明初,由于定都南京,不顾北边,才使聊城以北运河有淤堵断航现象,到朱棣北迁,立即疏通,直到清朝中期,运河一直是重要的南北交通运输线。现在,山东聊城以北断航,以南仍然通航,过济宁,入微山湖,由徐州南宿迁(另一路由台儿庄至宿迁)、扬州、镇江,直通杭州,在江苏境内,运河的作用顶得上一条电气化铁路,或者一条四车道告诉公路,河面宽阔,河水丰沛,可几船并行,每船能拖带十多条小船,其景尤其壮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20
隋运河呈大弯曲状,途经洛阳,并以洛阳为中心(当时的东都),而京杭大运河是截弯取直的,不再经过洛阳。
第2个回答  2011-01-21
随运河 是洛阳=涿州(今北京一带)和洛阳到杭州,洛阳是中心
元运河就是现在的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