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可爱的大嘴,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回答,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个关于《破冰行动》的问题吧!
《破冰行动》是由中央电视台、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公安部宣传局、公安部禁毒局、广东省公安厅、北京欢乐源泉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京默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联合摄制的现代悬疑刑侦剧。[1]戴莹、刘燕军担任总制片人,陈育新和秦悦编剧,傅东育、刘璋牧执导,黄景瑜、吴刚、王劲松和任达华等联袂主演。该剧于2019年5月7日在爱奇艺、并于同年5月10日在央视8套联合播出。[2]2019年6月1日在北京卫视播出。 该剧入选2019-2022年“记录新时代工程”北京市重点选题规划片单,该剧以李飞父子的缉毒行动为双线索,讲述了两代缉毒警察不畏牺牲,拼死撕开当地毒贩织起的错综复杂的地下毒网,冲破重重迷局,为“雷霆扫毒”专项行动奉献热血与生命的感人故事。
2018年是中国电视剧诞生60周年,时代也在呼唤扎根现实的精品国情大剧。626国际禁毒日,也再次将“毒品”这一问题推到公众面前。毒品是人类公敌,不仅危害人民身心健康,还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在国人安享和平生活的背后,惊心动魄的缉毒大战从未停止。在制作特辑中,援引真实纪录片缉毒警察“送别”
战友的一幕引人泪崩。一句振聋发聩的“送英雄回家”,凝聚的是浓厚的战友情和血骨警魂。近年来,中国缉毒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和成果,时代也呼唤一部“扬我警威、振我中华”的现实主义力作,在此背景下,《破冰行动》应运而生 。该剧背景格局、社会深度等方面都有突破,不仅聚焦于缉毒警察——这一隐秘而伟大的职业,更透过这场波光诡谲的禁毒大案,折射时代的脉搏,一方面彰显国家铁血禁毒的决心,另一方面更反映国家除恶惩贪的力度 。
该剧取材自2013年广东开展“雷霆扫毒”系列行动中的陆丰扫毒、歼灭“亚洲制毒第一村
——博社村”这一真实事件,此案件不仅获得过国家领导的高度赞誉,也创下多个全国之最:一次性调警涉及单位和警种创全国之最,一次性出警数创全国之最,一次性捣毁制毒工场数创全国之最,一次性缴毒总量创全国之最,一次性抓捕毒犯数创全国之最,一次性动用海陆空警力拦截创全国之最。清剿博社村是中国缉毒史上的标志性战役。
该村制贩毒犯罪具有“家族式运作、产业化经营、地方性保护”的特点,不法分子长期疯狂作案、诡异逃避侦查甚至集体暴力抗法,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此次行动共捣毁特大制贩毒团伙18个,制毒工厂77个,抓捕182人,缴获冰毒近3吨,制毒原料23吨。规模之大史无前例。在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惊心动魄、凶险万分的鲜活故事。如何能真实还原这起震惊中外的禁毒大案,是摆在主创团队面前的首要课题 。
该剧呈现出亚洲最大制毒贩毒案件的侦破全过程,通过将缉毒警察人物原型搬上屏幕的艺术手法,宣扬展示缉毒警察恪尽职守、机智勇敢、奉献牺牲的职业精神,彰显官方禁绝毒品、警方严打毒品犯罪的决心和能力。
为使剧本更贴近现实,剧组人员多次深入广州、中山、佛山等地上百次实地体验风土人情和警队生活,编剧陈育新先后四次到广东采访公安民警数十人,实地采访各警队和村落,获得大量的一手素材;在内容和人物刻画上力图全景式地还原这场禁毒战役中的众生相,从基层警员到高层警官,从境内制毒团伙到境外贩毒组织,力求每个角色都饱满真实,并耗时4年完成剧本创作。剧本先后获得2017年国家新闻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优秀剧本奖。
没有丝毫迂回,电视剧一开始就连出狠招,利诱、栽赃、攻心,把男主角逼入绝境。李飞是广东东山一名缉毒警,那天,他和搭档宋杨带着几名外地警察突袭塔寨村,抓捕毒贩林胜文。本是人赃并获,可闻风而动的几百号村民竟公然销毁证据。林胜文被抓被审又被放了,临回家前,他对利诱不成的李飞嚣张透底:有一柄价值300万元的“保护伞”。自打秘密被李飞知晓,他的处境便急转直下:搭档死于毒贩之手,但证据链都指向了他;缉毒大队、刑侦大队、禁毒局、省公安厅、公安部渐次介入调查,可一路走来的种种遭遇让他深陷“无人可信”的恐慌。谁是“保护伞”,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黑手究竟渗透到了警局内部哪一层,这些问题既是李飞的生死困境,也把观众拉进推理谜局。仅仅前四集,有名有姓的出场角色就多达三四十名。正邪人物盘根错节,被网友比喻为“缉毒版”《人民的名义》。事实上,宗族关系和反腐元素的呈现,的确使得《破冰行动》在同类剧中气质不同。如果说宗族文化赋予新剧不一样的底色,那么反腐情节的融入,则关乎直面凌厉现实的创作格局。长久以来,影视创作在表现缉毒题材时,极讲究分寸。出于保护、保密等考量而牺牲的故事内容,编剧常以爱情来代偿戏剧的饱和度。但这一回,在公安部禁毒局等部门的全力支持下,惊天大案的真相尽可能多地浮出了水面。缉毒题材不算新鲜,可一旦比原有的车辙行走更远些、比程式化的书写更个性几分,局面、质感、影响力都会不同。
很开心今天在百度知道给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也欢迎大家在这里跟我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