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推广遇到的问题

如题所述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发展中的问题 
1、网点建设不足 
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长期被农村信用社占领,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有很强大的支撑,其网点分布十分广泛,就邢台县农村为例,16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服务网点,有的稍微大一点的乡镇还不止一个服务网点,用来满足农村农民的金融服务。相对而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农村网点则略显不足,县级及以下金融机构大幅撤销,县级以及以下营业服务网点将经营重心转向大城市、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加速了农村的边缘化,16各乡镇也只有大的乡镇或者是地域上比较中心的乡镇才设有服务网点,缩小的网点设置不能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同时,由于向大城市的转移,使得对农村地区的建设不足,邮政储蓄的网点分布和网点的其他设施建设都明显不足,不如其他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硬件设施,并不能满足农民的办理业务需求。更重要的是,邮政储蓄银行服务网点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邮政通讯业务的工作人员,他们的业务水平不能像专业业务人员一样,存在业务方面的硬伤;而且,因为服务网点少,业务量大,造成工作人员压力大,任务重,导致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下降。目前,在农村的邮政储蓄银行,只有小一部分的服务网点,才能在硬件设施和服务上满足客户要求,大部分的网点设置,仍然让客户“怨声载道”,跟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的地位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专业人才匮乏 
管理学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只有做好人的管理,才能实现管理的成功。一个企业成败兴衰,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中的人,而不在于技术或产品。这道理同样适用于银行业的管理。目前邮政储蓄的多数从业人员都并不是专业人才,大多是从邮政的通讯部门调过来的,其机构设置上采取的是“就地取材”的方法,这些人虽然长期在邮政系统工作,具有很强的企业意识,能够很快掌握工作内容。但是各行如隔山,他们毕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金融方面的知识或者接受过专门的金融业务培训,导致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和全面的业务操作技能。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邮政储蓄银行的专业技术人才与精益管理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都相对匮乏,在现阶段强调“以人为本”的市场竞争中,邮政储蓄机构的人才资源匮乏已成为当务之急,并直接影响业务拓展、内部管理、风险防范等一系列行为的质量和效果,从根本上制约着邮政储蓄业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再者,邮政部门很少更新设备和培训人员,造成人员素质偏低。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层次偏低,业务技能不强,专业水平不高,某些地区,毫无阅历的高中毕业生也可以参加工作,显然难以适应多元化金融竞争局面。 
3、业务发展水平低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单一的经营思维模式,只是提供浅层次的金融服务。长期以来,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主要依赖于转存央行,盈利也仅仅来源于无风险的由央行支付的转存款利息、利差收益,没有开设多种新型村矿业务。首先,邮政储蓄业务范围狭窄,存款种类少,品种单一。目前,邮政储蓄业务以办理活期、定期存款作为主营业务,及少量的代发工资、代理保险等中间业务,远远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现代金融服务需求。其次,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主要客户群体也渐渐的从农户本身扩展到一些个体经营商户与各种乡镇企业,相对而言,他们对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关键一环。当下,农村客户对于异地存取和电子汇兑的需求日益迫切,更有大部分农村群体倾向于网上购物,网上转账、理财业务的迫在眉睫,导致大量客户流失。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些业务的发展步伐还远远跟不上农村的金融需求。同时,贷款结构不合理。面对农村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其根本目的是扎根大地,深耕三农,服务三农,主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向非农业生产或其他产业提供的贷款少,对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个人经营型贷款和军民消费型带框业务种类少、业务量小。近年,各地邮政银行机构纷纷启动小额信贷业务,但由于此项业务刚刚起步,其市场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与农村信用社等主要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实际物质需求。再者,中间业务开发力度不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发出丰富的真正服务于“三农”的金融产品较少,业务扩展难度较大。总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阻碍了邮政储蓄银行的快速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4、内部控制不力 
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永恒的主题。必须始终不渝地把防控风险、稳健经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立足标本兼治,不断探索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为此,要严格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不断完善案件防控机制,扎实开展资金安全达标升级、从业人员违规积分、网点人员管理等工作,同时创新风险控制手段,充分利用电子稽查系统和会计系统的检查监督功能,在全行营造良好的合规文化氛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