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心慌心悸的人,按中医说法,心气和心血是不是总有一样不足的?

如题所述

从中医理论角度讲,经常心悸心慌要从虚实两个方面做病证辨别的,虚证包括心的气血阴阳不足,例如心气或心血亏虚无法营养心引起的心悸胸闷等不适的感觉,实证以外感风寒暑湿燥火或气滞,血瘀,痰饮等实邪扰动心率,从而引发心悸心慌。《医学三字经》中说“辨虚实,明轻重”,虚证和实证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治疗原则也大相径庭,虽然从心悸的症状上判断比较相似,但整体表现和舌脉特点依然区别很大。接下来,我将引起心悸的病因病机做如下总结。


心悸的病证分类
    《伤寒六书》描述心悸的症状表现为“心悸者,筑筑然动,怔怔忡忡,不能自安是也。有气虚,有停饮”,所谓气虚和停饮是对心悸的病因概括,气虚是代指心气或心血不足的虚证,停饮是水液停滞上犯于心,需要将水液排出体外,在某种角度讲停饮是实证。当然了,存在因脾肾虚弱,水液不被运化而形成的因虚致实的情况。


    《内经》将心比喻为国家的君主帝王,说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气血不足就好比昏庸的皇帝,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心体怯弱出现心悸心慌表现。外邪,水饮,血瘀等病证扰乱心的气血,好比地方叛乱,兵临城下,君主惶惶不安,心中常悸动不安,慌乱异常。综合分析,可以归纳为:①虚证心悸:因脏腑虚弱,脾肾不足,气血亏虚引起的心悸心慌。偏气虚的病人伴有面色晃白,胸闷气短,乏力精神不振,气具有保护人体的作用,气虚后整体常有怕风自汗的症状。气虚日久可引起心阳不足,出现心悸加重,浮肿尿少,喘憋,唇舌发青。偏血虚的病人由于血不养心,常导致心神不宁,出现失眠多梦,头晕手足麻木,面色萎黄,舌淡脉细。虚证心悸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或体质偏弱的人群,多见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


    ②实证心悸:以血瘀,水饮,外邪扰动心气,引起的心悸症状。外邪侵袭多见于风邪感冒后期引起的热毒积蓄于心脉,早期以感冒症状为主,鼻塞发热,腹泻腹胀后出现心悸心慌,乏力头晕,本证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水饮停留多因脾胃失调引起,脾胃虚弱水饮不化,水饮停留后上犯于心胸,引起心悸心慌,伴有便溏腹泻,食少头晕,口水多,舌苔水滑厚腻,脉滑。血瘀阻滞心脉,除心悸心慌之外,常有胸痛,后背疼痛,痛如针刺,舌紫暗有瘀斑,脉涩。


总结综述,心悸心慌不止是心气或心血不足两种病因,从虚实两端辨别心悸,是中医辨证的关键所在,其他脏腑失调也可出现气血不足或逆乱而影响心脏,临床上,存在虚实夹杂的情况,即根本是脏腑气血不足,继发了血瘀,水饮阻塞心脉,这种是比较多见的,建议,复杂情况应当请专业中医师给予诊断。必要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明确疾病类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8
其实心气和心血亏一定有一个不足,那么就会造成心慌这样的一个现象,应该及时的去医院检查,看哪里不充足,那么应该及时的进行药物的治疗或者特殊的一种情绪上的调整。
第2个回答  2021-01-08
确实是这样子的,因为经常心慌或者心悸的话,说明心脏应该是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第3个回答  2021-01-07
从中医理论角度讲,经常心悸心慌要从虚实两个方面做病证辨别的,虚证包括心的气血阴阳不足,例如心气或心血亏虚无法营养心引起的心悸胸闷等不适的感觉,实证以外感风寒暑湿燥火或气滞,血瘀,痰饮等实邪扰动心率,从而引发心悸心慌。《医学三字经》中说“辨虚实,明轻重”,虚证和实证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治疗原则也大相径庭,虽然从心悸的症状上判断比较相似,但整体表现和舌脉特点依然区别很大。
第4个回答  2021-01-04
是的,因为心慌心悸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也就是心血不足,要喝一些红糖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