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时期,一共有多少个公主出塞和异域民族和亲?

如题所述

和亲是西汉政府为了笼络匈奴等少数民族政权,以联姻的方式,力图达成双方的友好合作状态,和亲责任的承担人就是所谓的“公主”。

西汉一朝210年,一共有十二位公主出塞和亲,这十二位公主没有一位是真的,分布于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宣帝和汉元帝期间。和亲对象除了两位针对乌孙国,一次针对鄯善国,其余都是匈奴。


和亲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目的性,这十二次和亲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西汉一朝的十二次和亲

No.1:高祖七年(前200年),高祖刘邦以宗女和亲匈奴冒顿单于

这一年发生了对汉帝国来说,最为惊心动魄的一件大事——白登山之围!在陈平的谋划之下,双方达成和平协议,结为兄弟。“高祖取宗室女子名为长公主,嫁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No.2:惠帝三年(前192年),惠帝刘盈以宗女和亲匈奴冒顿单于

汉惠帝三年,发生了西汉历史上最耻辱的一幕:冒顿单于写信调戏大汉太后吕雉!面对匈奴的挑衅,吕雉被迫低头,客客气气地回了一封言辞恭卑的信,并以宗室女和亲匈奴。


No.3:文帝四年(前176年),文帝刘恒以宗女和亲匈奴冒顿单于

汉文帝四年,匈奴撕毁和平协议,以右贤王领兵,入侵汉地,兵峰一度突破黄河,进入上郡,严重威胁到长安的安全。汉文帝被迫以宗室女和亲冒顿单于。

No.4:文帝六年(前174年),文帝以宗女和亲匈奴老上单于

汉文帝四年,冒顿单于死,老上单于即位,汉文帝以宗室女和亲老上,重申汉匈和亲之策。

No.5:文帝后元四年(前160年),文帝以宗女和亲匈奴军臣单于

汉文帝后元四年,老上单于去世,君臣单于即位,汉文帝再次以宗室女和亲匈奴。

No.6: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年),景帝以宗女和亲匈奴军臣单于


汉景帝前元元年,刚刚登基不到一年的汉景帝,再次遭受匈奴入侵的打击,君臣单于率军突入代郡,劫略边民。汉景帝被迫以御史大夫陶青为和亲使,以宗室女和亲匈奴。

No.7: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以宗女和匈奴军臣单于

建元元年,16岁的少年天子汉武帝,收到了君臣单于的勒索信,要求大汉派公主和亲。汉武帝以惯例,遣宗室女和亲匈奴。

No.8:元封三年(前108年),武帝以宗女细君公主和亲乌孙昆弥

细君公主是西汉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和亲公主,她其实是汉武帝的侄孙女,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建因为谋反事件自杀,刘细君自幼生活在罪臣之女的阴影下。

适逢乌孙国在大汉和匈奴的挤压之下无所适从,昆弥(国王)猎骄靡请求娶汉公主,以压制国内的匈奴支持派。刘细君就是在这种状况下,被汉廷选中,以公主身份嫁给乌孙国昆弥猎骄靡。


No.9:太初二年(前103年),武帝以宗女解忧公主和亲乌孙军须靡

解忧公主的身世与细君公主相似,她是七国之乱骨干,楚王刘戊的孙女。细君公主在乌孙国芳年早逝,为了延续汉乌和亲,刘解忧被赐公主,嫁于猎骄靡之孙军须靡,军须靡死后,又改嫁其弟翁归靡。

No.10:地节四年(前66年),宣帝以宫女和亲鄯善国

汉宣帝地节四年,鄯善国国王娶解忧公主之女,请求汉廷“得尚汉外孙,愿与公主女俱入朝”。汉宣帝以宫女赐公主名分,和亲鄯善。

No.11:神爵二年(前60年),汉宣帝以宫女家匈奴日逐王

汉宣帝神爵二年,“匈奴单于遣名王奉献,并贺明年正月,汉与匈奴和亲”。

No.12:竟宁元年(前33年),元帝以王昭君和亲匈奴呼韩邪单于


西汉最后一次和亲,也是历史上名气最大的一次和亲——昭君出塞!汉元帝赐宫女王嫱以公主名号,和亲匈奴呼韩邪单于,留下千古佳话。

十二次和亲冰火两重天

西汉立国以来,和亲之路几乎没断过,尤其对匈奴,先后九次和亲。以婚姻关系达成汉帝国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平,这个愿望虽好,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未必如此。这十二次和亲,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被逼送钱送女人,屈辱的和亲模式

这种类型占绝大多数,自高祖至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和亲都是这种模式,和亲的本质是匈奴人对汉帝国不动刀兵的敲诈勒索。每当匈奴需要下一次供奉时,和亲的成果立刻归零。

可以说,这段时间的和亲,就像是西汉帝国给一头喂不饱的狼扔羊羔,需要不断重复,永无止境!


2.共同的政治目标,大体对等的和亲模式

汉武帝后期至汉宣帝时期,随着汉匈军事实力的逆转,匈奴人对西汉帝国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和亲一度中断。汉宣帝对匈和亲的对象,是用来安抚投降日逐王,而不是匈奴单于。

汉武帝的两次和亲针对的是乌孙国,是汉帝国安抚拉拢乌孙,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付匈奴的政治联姻。

这个阶段的和亲,已经没有了屈辱的标签。这段时期的和亲,才真正达成了部分政治目的,尤其是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她们为维护汉乌同盟关系,共同瓦解匈奴对乌孙,乃至整个西域的影响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3.宗主关系,以赐婚模式的和亲关系

王昭君和亲匈奴,性质再次发生改变,这一次是呼韩邪单于以附属国的身份,请求大汉赐婚,以壮自己在匈奴的声威,同时确保汉匈的和平局面。


这就是王昭君能够在历史上名垂不朽的原因,她是第一个以昂首挺胸的姿态,走入草原,第一次真正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

为何从来没有少数民族公主嫁给汉皇

大汉和亲的十二位公主,没有一位是真正的公主,刘细君和刘解忧是宗室之女,王昭君是宫女,其她的公主资料不是很详细,大多都是以宫女赐公主身份和亲。

不过,所有的和亲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汉室公主远嫁异族,从来没有哪一位异族女子,嫁给汉皇,这又是为什么呢?

1.汉家文化不可能接纳异族女子

匈奴人虽然军事实力强大,但是在汉文化主导地位的历史环境下,匈奴人被视为蛮夷。皇家的婚姻从来都是政治联姻,在少数民族被视为蛮夷的环境下,即便普通官宦阶层,都不会娶少数民族女子为妻,何况皇帝!


假如皇帝娶匈奴女子,也就意味着西汉政权,承认了匈奴与汉帝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在自视汉家文化为唯一正统的思想之下,这个禁忌无论如何是不能突破的。

2.少数民族政权骨子里对汉民族的崇尚

汉民族自视正统,有意思的是,少数民族政权也是这么认为,包括强大的匈奴!别看匈奴人在军事上不断蹂躏汉民族,但是军事上的强大,掩盖不了他们对汉民族的崇尚。

在这种心态下,匈奴人自己都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公主嫁给汉皇。

3.匈奴人前期的自大和后期的自卑

匈奴人在对西汉政府的民族关系上,表现表现出前后强烈的反差。前期仗着军事实力的强大,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欺凌汉人。那个时候,他们没必要,更不会有嫁女人和亲的想法。


后期在西汉政权的打击下,匈奴帝国瓦解,分裂为南北二部,匈奴人的生存都面临无法维系的状态,西汉帝国成了他们的救世主。这种以奴仆臣服姿态的存在,自然会产生娶汉族公主为荣的心理,断然不敢有半点平等的“换亲”想法。

所以,汉匈和亲二百年历史,双方在这方面,其实早就心照不宣地达成了一致。

靠女人的肩膀难以承担起帝国的兴衰

汉匈和亲的历史,其价值一句话就能概括:女人的胸脯永远承担不起汉帝国的兴衰!这么说绝不是性别歧视,而是客观历史环境的制约,和政治的复杂性。

为何在和亲过程中,没有一位真正的公主出现,这种假模假样的戏份,双方一直乐此不疲地持续着?原因就是,和亲本就是场戏,“公主”只是双方达成政治目的道具,真假无所谓。


匈奴人需要的是“公主”带过来的丰厚嫁妆,而不是“公主”作为女人和其高贵的身份。汉廷也深知匈奴人欲望的本质,所以也明目张胆地造假,双方都睁一眼闭一眼,只要真正的目标达到了就行,谁会在乎那位后半辈子躲在帐篷里哭泣的女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7
西汉时期一共有十二位公主出塞和亲,这十二位公主没有一位是真的,分布于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宣帝和汉元帝期间。和亲对象除了两位针对乌孙国,一次针对鄯善国,其余都是匈奴。
第2个回答  2020-12-27
一共大约有7个公主。因为这些公主都用来和异域民族和亲了,所以当时西汉时期的外患较少。
第3个回答  2020-12-27
当时应该至少有10位以上的公主出去和亲。因为当时西汉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大。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