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不趁曹操死后北方大乱的时候北伐曹魏?

如题所述

公元220年,是一个真正的多事之秋,多少英雄人物在这年落幕,一个伟大的时代终结了,一个更伟大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作为这个时代最后一位坚守者刘备,他的心中充满了壮怀激烈与沧桑悲凉,他的老兄弟老部下们,关羽、黄忠、法正都死在这一年,他的老对手老冤家们,曹操、程昱、夏侯惇、吕蒙、孙皎、蒋钦也都死在这一年,再过一两年,董和、张飞、糜竺、许靖、于禁、马超、刘巴、张辽、马良、曹仁等牛人也会相继离世,刘备感觉自己相当孤独,但就在这个时候,以诸葛亮、李严为首的蜀汉群臣,突然开始一个劲的拥戴刘备称帝,此时襄樊之战刚结束,蜀汉刚丢了荆州与东三郡,国土丧失近半,每个人的心情都相当沉重。这就好像输钱的人,要么回家爆哭,要么急眼翻本,不可能装逼啥赌神酷炫登场。那么刘备集团为何要在这当口创建帝业呢?

第一,公元220年十月,曹丕已在许昌繁阳亭登坛即位为曹魏皇帝,历时四百年的大汉王朝终告灭亡,刘备集团需要在巴蜀重新立起大汉帝国的旗帜,将正统的名号夺回来。

第二,世人盛传汉帝刘协已被曹魏所害,所有忠汉的仁人义士必须联合起来,为汉帝报仇。

有些人认为,刘协被害的消息是蜀汉伪造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刘备称帝造势,这种观点明显是因果倒置。刘协被害一事流传极广,并非只在巴蜀一带,事实上,就连已经向曹魏称臣的孙权一方也以为刘协被曹丕杀了。比如孙权手下南郡太守诸葛瑾就曾在夷陵之战前写信给刘备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俱应仇疾,谁当先后?”所谓先帝,自然就是盛传被害的汉献帝刘协了。

第三,襄樊惨败之后,刘备的基本盘与政治威望遭到重大打击,所以迫切需要各种祥瑞、谶纬、天命来维持政权的稳固,以此来让那些蠢蠢欲动的益州豪强们老实点,不要在这关键时刻搞事情。更重要的是,刘备跟孙权不同,刘备已经老了,再不称帝就要老死了;刘备跟曹操也不同,曹操的儿子曹丕已留守邺城多年,在曹魏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威望,而刘禅还是个孩子,刘备再不赶紧给他铺路就来不及了。

第四就是诸葛亮说的:"昔吴汉、耿弇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刘备在这个时候必须称帝,天下不可一日无主,现在曹丕已篡汉,刘备不顶上去,士大夫们岂不成了曹魏的臣子,这像话吗?

在诸葛亮看来,曹操这人虽然凶暴,但多少还算有一点功绩可以称述,可曹丕这家伙算个啥?听说曹魏有个将领叫王忠,军队没粮食了,曾经杀人来吃,曹丕听说这件事后,竟派人挖坟掘墓搞来一个骷髅,系在王忠的马鞍上,“以为欢笑”(见《三国志 武帝纪》注引《魏略》),如此沉重之事,曹丕居然大感欢笑,怪不得他即位后便刻薄骨肉,纳父后宫,足见此人毫无人性,果然是个冷血动物(注1)。还有曹丕在经过19次假惺惺的辞让表演终于受禅之后,竟然大言不惭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曹丕这样一个最多只能算是文学家的公子哥儿,居然还好意思将自己比作有开创华夏与治水大功的舜禹,如此不要脸。这天下若是被这种人得了,诸葛亮打死也不会服气 。

注1:据《三国志 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言下之意曹丕虽然文采非凡,但后面这些大度、宽容、公平还有道德他统统都没有。

总之,基于这四点充足的理由,刘备只能登基为帝了,这时候是公元221年四月。而诸葛亮也以拥立之功,成为蜀汉建国四十年间唯一丞相,并录尚书事,七月份张飞死后,诸葛亮又领司隶校尉,集行政、监察大权于一身。刘备不愧是一代英主,在这关键时刻给予了诸葛亮最大信重,人主就必须如此,懂得信任,才能收获忠诚,懂得付出,才能收获回报。

基本上在刘备办完称帝一干手续之后,就在准备伐吴了。那么刘备既然要打,为何不讨篡汉的国贼曹丕,而要攻打孙权呢?要知道这一年可是讨伐曹魏的最好机会,因为定海神针曹操死了,曹操一死,北方各地立刻发生了动乱。

首先发难的是军队。军队的稳定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石,然而在乱世,军队特别倚仗统帅,所以统帅一死,往往会发生骚乱,据《魏略》记载:“时太子(曹丕)在邺,鄢陵侯(曹彰)未到,士民颇苦劳役,又有疾疠,于是军中骚动,而(臧)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

接着发难的是凉州的河西诸将,凉州的动乱折腾了东汉两百年,这当然也不是曹操一代能解决的问题。曹操在世,还能镇一镇,曹操一死,河西诸将与羌胡各部便也立刻发动叛乱,据《三国志 苏则传》记载:“太祖崩,西平麹演叛,称护羌校尉。(苏)则勒兵讨之。后演复结旁郡为乱,张掖张进执太守杜通,酒泉黄华不受太守辛机,进、华皆自称太守以应之。又武威三种胡并寇钞,道路断绝。”

另据《三国志 文帝纪》注引《魏书》记载,河西叛乱的规模非常浩大而且持久,叛军人数在十五万以上,且一直持续了近两年才被曹真平定:(公元221年)十一月辛未,镇西将军曹真命众将及州郡兵讨破叛胡治元多、卢水、封赏等,斩首五万馀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河西遂平。

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该年中原也发生重大灾荒,据《三国志 辛毗传》:“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中原灾荒还有一大重要影响,那就是曹魏再也无法供应襄樊战区的粮草了,只能将这一大片区域放弃,据史书记载:

“魏文帝即位,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仁遂焚弃二城。”(《晋书 宣帝纪》)并“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於汉北。”(《三国志 曹仁传》)

那么这么好的机会,刘备为何要放过呢?

首先,刘备没有办法,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我们前面的篇章已经详细分析过(注2),由于曹操的拆迁行动,刘备得汉中地而未得其民,所以并没有能力以其为基地北伐,而荆州又丢了,刘备北伐的路线在短期内已被封死。事实上,曹丕即位后,曾召集群臣讨论刘备是否会攻打孙权为关羽报仇,当时所有魏国大臣都认为“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三国志 刘晔传》)可见,当时天下公认蜀汉已废,非但无能力攻打曹魏,甚至也无能力攻打孙权。

其次,蜀汉政权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挽尊,来鼓舞士气。而刘备也需要这样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这位新皇帝的天命所归与能征善战(注3)。既然曹魏打不了,那就去打孙权,孙权从前曾旗帜鲜明地骂曹操为汉贼,如今却主动向“汉贼”屈膝称臣,这让刘备的东征已有了足够的正义性,加之为关羽报仇,同时也为荆州士人夺回家乡,可以激励士气。而孙权那边也刚死了吕蒙、孙皎和蒋钦,剩下陆逊、朱然一干小辈刘备根本没看在眼里。总之,刘备这一战并不是为了灭掉孙权,而是要打的孙权割地求和,以挽回自己的颜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刘备甚至不惜在曹操死后试图与曹魏交好,以改变蜀汉以一敌二的不利局面,可惜曹丕意气用事,斩杀了使臣韩冉,让蜀汉与曹魏的关系彻底破裂(注4)。事已至此,刘备只能硬着头皮上,希望曹丕自己能看出个中利害,使汉魏双方在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也能形成一点默契与配合。

注2:见《汉中之战打赢曹操,是刘备一生中最大的失败》

注3:所以后来当黄权劝刘备说:“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刘备不肯听从。因为他必须亲自拿下这个战功,黄权赢了算咋回事儿。

注4:据《三国志 先主传》注引《典略》说到曹操死后刘备曾遣掾吏韩冉“赍书吊,并贡锦布。冉称疾,住上庸,上庸致其书”云云。同传注引《魏书》略同,但谓“文帝恶其因丧求好,敕荆州刺史斩冉,绝使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9
因为当时刘备经过多次北伐,实力下降很多。所以当时的刘备根本打不过魏国。
第2个回答  2020-11-29
因为对刘备来说杀弟之恨不共戴天,所以他没有北伐曹魏,而是举兵进攻东吴,为关羽报仇。
第3个回答  2020-11-29
曹操死后北方并没有大乱,曹丕很顺利的就成为了新的魏王,以古代的信息传播速度,等到刘备知道曹操死了,曹丕早就稳住局势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