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重要性概念的目的是什么

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重要性概念的目的是什么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计划审计工作时:1.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的重大错报。


  2.评估认定层次的重要性,以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3.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注册会计师也需要考虑重要性水平


  一、重要性


  1. 含义:重要性取决于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2.目的:(1)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由于未发现的错报和不重大错报汇总后就变成了重大错报情形,注册会计师应当制定一个比重要性水平更低的金额,以评估风险和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


  二、审计风险


  1.审计风险: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2.重大错报风险: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决策,则该错报是重大的。


  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包括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3.检查风险:某一认定存在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4.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由于审计风险是既定的,因此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是反向关系:当重大错报风险高时,检查风险必须低。因此注册会计师要合理设计和有效执行审计程序。


  三、确定重要性水平


  1.目的:发现金额上的重大错报


  2.考虑因素: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性质既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金额及波动幅度。


  3.从数量方面考虑(1)报表层重要性水平=基准(资产、销售收入、利润、费用)*百分比(5%、0.5%)


  (2)认定层次——可容忍错报(不存在重大错报情况下,可接受的最大错报)


  考虑因素:各认定的性质及错报可能性、认定层重要性水平与报表层重要性水平关系、其他


  4.计划阶段重要性水平的调整:(1)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不能降低)


  (2)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高顿网校是网络财经教育领导品牌,更多财会问题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提问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16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我们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判断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