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的发展前景如何?

如题所述

bim毫无疑问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导向标,建筑信息化可以帮助建筑行业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建筑产业化为基础的工业化发展,另外,建筑目前现有所有专业都可以和bim结合发展

随着 科技 的发展,现在BIM技术越来越火,特别是在国外。在我国BIM技术发展已有十几年了,近几年更是在建筑行业中较为火热,BIM无论从现阶段技术工具出发,还是基于未来的协同管理模式的创新来看,发展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BIM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工程项目没有开工之前,先在电脑上面模拟整个建造工程,提前解决现实工程只能够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模型是一个数字化的3D模型, 对应于实体设施的物件化几何组件(如梁、柱、版、墙、楼梯、门、窗等)所组成的拟真三维模型,更直观地发现问题。并且在后期可以方便查看建筑的整体结果,BIM技术在后期也可以与安防,防震,救援中发挥作用。

之前的设计中,不同部门建筑,结构,谁,暖,电,各自有各自的图纸,各专业设计师沟通不到位,建筑与结构,建筑与设备,设备与结构都可能会出现碰撞,这还单单只是内部沟通,到了施工方又会出现新的问题,造成资源浪费、时间延期等问题,而BIM就具有更好的设计协调性,方便大家协同设计,及早进行冲突碰撞检查。

随着BIM技术在国内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必须不断地透过对新观念、新信息技术、与新案例经验的认识与思考来学习。

全球市场规模已超过50亿美元

结合两大机构MarketsandMarkets和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的研究报告,2015-2020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规模逐年上升。根据MarketsandMarkets在2020年9月发布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全球市场轨迹与分析》报告》,2020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BIM)市场规模在2020年约为54.0亿美元。而根据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的报告,2020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规模达到57.6亿美元。且二者数据相差无几,可知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在54.0-57.6亿美元范围内。



北美市场仍是全球BIM主要发展区域

根据2014年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数据,北美是全球最大的BIM市场,在全球BIM市场中占比33%。而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发布的北美BIM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BIM市场规模为11.8亿美元,到2020年北美地区市场规模增长至21.5亿美元,结合MarketsandMarkets测算的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可知,北美区域市场规模占比约为20%,区域市场占比下降约13个百分点

因此综合来看,目前北美地区仍然是全球BIM行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亚太地区作为后起之秀,正在努力追赶北美市场。



全球市场内龙头聚集效应较强

2020年,全球BIM行业市场份额主要被两大参与者占据。其中,Autodesk占据67.92%的全球市场,而Bentley Systems占据14.37%的全球市场。综合来看,行业集中度较高,仅两家企业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龙头聚集效应较为显著。



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30亿美元

根据各大机构发布的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未来发展前景预测,2021-2026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预测显示,2026年行业市场规模在107-159亿美元之间波动。基于各个权威机构的未来预测数值可得,2026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约15%。综合来看,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较好。



全球BIM行业存在四大发展趋势

全球BIM存在四大发展趋势,分别是可视化应用、全生命周期应用、“BIM+”集成应用和智慧管理应用。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BIM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必将随着5G时代的到来而迈上新的台阶。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2
假以时日,全生命周期、全过程信息集成等方向不仅仅是BIM的发展方向,也是有数据相关的技术路线、系统平台、应用功能的未来方向,此中底层的推动力除了直观的政策催化,更来自于行业和企业自身逐渐形成的底层需求。
从国家来看,我国已经提出了2030年和2060年两个碳排放控制的战略时间节点,尤其是2060年要实现的完全零碳排的目标,其要求对于产业结构、经济模型进行几乎根本性的改造。考虑全球碳排放总量的整体权重中,建筑建造业所带动的产业链其中占比将近40%,因此新能源、零碳排的伟业推进必然要求建筑业实现更加高效的清洁转化,而实际落地的变化中从材料、工艺、设备等多个方面都会有所要求,典型的例如在混凝土中开始出现加入石墨烯成分、工艺上以装配式更加普及为其中一大趋势,而在不同环节的跳转中,数据作为贯穿始终过程的重要逻辑,其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方式能够真正让各个环节的不同多方真正的认知统一、高效协同。
从行业、企业的层面来看,我国的建筑业近年整体市场总量已经超过了26万亿的市场规模,每年大约以5-6%增速逐步增长,但是可以看到其中的净利率维持相当低位,其中原因之一便是专业逻辑复杂、应用场景众多、利益相关方链条冗长,直观的结果便是信息的交互、沟通等都面临极高的隐性成本,从而导致大量的资源在无效功中浪费闲置,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近年ISO 19650的项目管理流程本土化改造、建筑信息化进程愈加引起学术界、企业界的关注和应用。在宏观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年代中,从设计到施工、施工到交付、交付到运维,不同的生命周期都要求在降本增效的固定人员比例下,实现更高的成果产出,而此中重要的手段便是数字化。
例如在设计阶段,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开始推进正向设计,其三维建模而反推二维出图的新流程,不仅仅要求大量的一线人员付出一定的时间学习成本,更要求投入更长周期以精细建模而归整准确数据,但是对应费用收入没有显著的提升、甲方交付时间依然要求快速输出,此中矛盾都引起了一线人员工作压力加大、身体健康堪忧等问题,而数字化其中的应用之一便是通过三维智能审图,一方面能够兼容完整的BIM设计模型成果,一方面能够识别区域性的政府强制性条款规范,以语义化的识别能力来帮助设计师、团队部门负责人、审图中心等对模型进行快速检查,从而节省大量的校审时间。
如上,建筑全生命周期、全过程数据应用等大趋势确定性依然存在,但在长周期的发展中仍会有大量的具体问题需要解决,除了以上提及的流程、具体数字化平台,硬件服务器算力资源的不充足、软件架构上的云计算未完全适配、法律体系上对云知识产权、资产权利如何保护,都是未来需要一一检讨并完善的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