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自闭症孩子如何进行融合教育?

如题所述

自闭症是一种无法用生理指标来诊断,目前只能根据孩子表现的一些行为来进行诊断,通过行为矫正的方法来进行康复训练是目前的主流康复手段。

1、注意力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是自闭症的核心表现之一,也是康复训练中最头疼的问题,往往以为“千呼万唤始出来”,可是孩子就是“顾左右而言他”,训练和学习经过很多努力,就是不在一个频道上。

2、不敢对视:孤独症另一个常见的特征就是对视问题,躲避视线,眼睛不看人,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眼睛不看人,不与人对视是缺乏安全感的心理表现。

3、沟通难题: 缺乏语言沟通、人际交流这个特点,非常形象的诠释了这个病症的表象特征。自所有康复计划或干预训练都离不开语言沟通。

4、攻击行为:很多很多人害怕自闭症孩子的原因是他们以为所有的孤独症孩子都具备攻击性。同时,加上有某些干预不够的孤独症孩子行为规范不好,他们可能会有一定的攻击性。

5、敏感行为:从孤独症孩子的行为表现、心理波动看,他们是敏感脆弱的,很容易激怒或引起情绪失常。很多孩子进行训练时一波三折,很难预料下一秒孩子会出现什么异常状况。

6、理解差异:孤独症孩子之所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和理解完全和普通人不相干,所以在大部分人眼里,误解为孤独症孩子是理解能力差, 社会 交往缺乏动机。

孤独症一直是影视热门题材,然而大众很少能从科普的角度真实接近这些孤独症儿童,反而那些极为特别的孤独症孩子,因为某些特长被无限放大,让人们以为孤独症都是天才,或许从特长培养能够走出一条康复之路,除了这些误导以外,还有那些误解需要注意呢?

对于每个孤独症孩子,每位父母都会经历从震惊、怀疑、痛苦,到接受、认可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很痛苦,但一定要冷静下来,因为父母和家庭是孩子康复的后盾!

孤独症的康复之路艰难无比,谁也不敢轻言治愈,很多专业人士认为,提升家庭幸福指数,增加生存技能,多维度融合教育,最后回归 社会 才是孤独症的康复之路。

例如,一个轻度孤独症儿童从发现,到干预、训练,最后恢复语言沟通能力,进入幼儿园,适应集体生活,到了入学年龄,可以正常入学接受普通教育。

可是重度孤独症孩子的路要更加艰难,父母不要过于悲观失望或者期望奇迹发生,一定要早做规划,心目中要有切合实际的目标和期望。对于重度孤独症的孩子,目标定位要低一些,以生活自理为基础、培养日常行为规范,选择适合孩子的训练机构,做好不要强行介入正规普通教育。

自闭症有轻重之分,重症的自闭症要直接融入到主流学校,还是有一定难度。中度以下的自闭症在学前一定要抓紧的训练和康复,尤其是静坐,听指令,一定要反复训练,很多康复机构他们有团体训练,尤其是学龄前一年的孩子,在整个团体中大量的参与活动,对他入学是有一定的好处。自闭症它的主要原因是大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引发各种功能的迟缓。对这类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大量的感统运动,通过对前庭的刺激,达到本觉的平衡。在大量运动中孩子发育提增,大神经系统障碍慢慢的消失,从而孩子得到康复。

融合是桥梁,是隔离教育到整个统一教室的纽带!如果,只是单纯的让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在一起,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进步是缓慢的!融合需要 社会 融合,环境融合,师资融合,校园里不但要有个训教室,还要有融合教室!根据自闭症儿童的不同,安排个训及融合计划!融合的同时是需要专业人员支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不同,安排个训及融合教学计划,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帮助及降低自闭症孩子障碍,争取让自闭症儿童将来做个有 社会 价值的人!这才是融合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首先我们要掌握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质 (一)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互动特质 

自闭症者的人际关系障碍,包括不注意人、眼睛回避与他人互动、欠缺基本社交应对能力,无法适当表达自己对他人情绪的了解和反应、缺乏参与合作性团体 游戏 的能力、和父母的依恋关系薄弱。 

(二)自闭症儿童言语沟通的特质 

约有 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在了解他人的口语、肢体语言或以言语、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时,都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在语言使用的质与量都远落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沟通障碍包括不熟练的文法结构、回复言语或称鹦鹉式语言、代名词倒置、无法使用抽象名词、暗喻性言语、音调简单,语调和节奏缺乏变化、缺乏情绪表达,也少有动作配合,无法了解和记忆和他对话的人,对他们的谈话细节不感兴趣。因此,自闭症儿童很难用言语的表达和同伴互动沟通,或是同伴无法了解自闭症儿童想要表达的意思,使得自闭症儿童在团体生活中较不受欢迎。 

(三)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质 

模式化、固定的行为是自闭症者的普遍特征。自闭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育乐方面常有仪式行为。另外,功能性、象征性 游戏 的缺乏也是自闭症的特点之一。自闭症儿童常不按玩具的功能性质操作,而是出现对某些玩具的偏好和不恰当的玩法。如放入嘴里咬,用手触摸特殊的材质,或只注意某些角度或动作,而让人觉得它有斜视的现象。自闭症儿童因其固定玩法与知觉缺陷而缺少一般儿童想象的、功能的、变化的及和别人互动的 游戏 形式。 

除上述自闭症的行为特征外,自闭症儿童也常有活动量太高、活动量太低、注意力不集中,缺少主动,对某些事物特别的恐惧或特别的喜爱,乱发脾气,甚至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时,有攻击或伤害自己的行为。这些行为只在少部分的自闭症儿童出现,但这些行为出现时,对任课教师在班级经营上深具挑战,对自闭症儿童融入普通班学习造成很大的阻碍。 

(四)自闭症儿童的智能与学习特质 

自闭症儿童因其神经心理功能的异常,在学习适应上具有以下之特质:1、认知能力不均衡:自闭症儿童70%以上都伴有智能不足的现象,记忆能力优于理解和想象能力。2、过度选择性的注意力:他们对大部分的刺激反应微弱或是没反应,难以和人建立良好的互动。面对这种注意力分散不易持久的特性,一定要先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进行教学动作,如此才有成效。3、偏窄视觉:自闭症者对刺激的过度选择是受到被认知的事物彼此空间距离关系的影响。自闭症者学习语言宜多注意语汇、字词的关系,意义越接近学习效果越好。4、类化:类化困难是自闭症教学最大问题之一,自闭症者如果能将学业、社交、休闲和工作技巧,在实用和生活化原则情境教学,会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征,在班级中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才能让他们真正融入到集体之中。 

二、自闭症儿童融入集体的策略 

(一)诚心接纳 

首先教师要调整好心态,面对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要以诚心来对待,不能对这类儿童有任何的偏见,更不能产生厌恶情绪。教师更有必要就此类儿童的行为特征进行深入了解,或是阅读相关书籍,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接纳自闭症儿童,在知识上做好如何让自闭症儿童融入班集体的策略准备。 

其次还需要让自闭症儿童所在班级的学生能够诚心接纳他们。自闭症是近些年来被人们所认知的新疾病种类,想让班里的学生接纳自闭症儿童们,就要加强自闭症知识的宣传,可以给普通学生讲解有关自闭症的知识及自闭症儿童的特点,让他们接纳自闭症儿童以及帮助自闭症儿童,确保融合教育顺利开展。 

(二)爱心帮助 

因为普通学校的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对于自闭症儿童还很不理解,当自闭症儿童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时,同学们会嘲笑、讽刺自闭症儿童,有的过激言行还会引发自闭症儿童更多的情绪及行为问题。我们要在普通儿童中加强爱心教育,让同学们从小学会关心比自己弱小的人,对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对自闭症儿童不反感,不冷落,不期侮,而是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同时树立普通儿童良好的责任感与良好的人格品质,在班级内、学校内形成互帮互爱,团结向上的友好群体,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适应普通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教师对于自闭症儿童也应该倾注更多的爱心。例如,自闭症儿童周某,我为了鼓励他,上课奖励了一张苹果图案的贴纸,他拿到后,马上放进嘴里咬,然后还大声说:“不好吃!”班里的学生就因此而取笑他,就这件事我在班里进行了一次教育,让同学们明白正因为自闭症儿童的特殊行为,我们作为他的同学,应该热心帮助,而不是嘲笑。自此之后,学生改变了态度,特别是在一次校外实践活动中,大家主动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小组,野炊的时候,纷纷把自己做好的食物拿给周某吃,还热心地教周末烧烤。 

(三)耐心引导 

自闭症儿童很难用言语的表达和同伴互动沟通,或是同伴无法了解自闭症儿童想要表达的意思,使得自闭症儿童在团体生活中较不受欢迎。因此,也容易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有耐心,从细小处一点一点教自闭症儿童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由于自闭症儿童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多次地引导,才能慢慢有改变。例如:自闭症儿童周某,喜欢把自己的口水抹在别的同学的桌子上,有时候还会抹在别的同学的文具上。我就只好多次告诉他:这样做不好,别人会不喜欢你的。有时候看到他要这样做的时候,会用手势暗示他停止,几次之后,他只要看到我制止的手势就会马上坐端正。 

(四)悉心教育 

融合教育,是以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育方法来适应不同特质的小孩的学习的。

一般融合教育的教室和一般教室都不太一样。现在很多地方提倡的融合教育就是按照这个来的。小组学习,适应孩子的特质和家长的协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12

    融合的第一步,就是走出家庭圈的保护,融入社会。家长们若抱着怕人知道孩子情况的心理,那么孩子一辈子走不出家庭。想要孩子走出家庭,家长先要敢于走出家庭。

    孩子进入康复学校,家长需努力学习,家长的学习能力决定着孩子的未来,这也是我们反复强调家长掌握干预方法的重要性。

    公共场所的融合练习(超市饭店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的干预训练,孩子在各方面都会有显著提升。此时,就可以逐渐让孩子进入有明确规则的公共场所,进行社会性融合练习了。比如,饭店、超市等,都有较为明确的社会规则。让孩子学习这些生活中的社会规则,也是对孩子拥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可以多多为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不断练习,从规则上提升融合度,从而让孩子建立更高的规则感、服从性、配合度。

    1-2名同伴的家庭融合,家庭融合是最基础的,因为场所地点、社交内容、社交对象都是家长可掌控的。

    1-2名同伴的社区融合完成家庭融合项目后,再逐渐转移到社区,比如你家楼下玩耍的孩子们。这时,家长可掌控的内容变少,对场所地点、社交内容、社交对象的掌控变少了,需要儿童自己灵活应对的内容变多了。建议家长提前与熟悉的小朋友及家长们打好招呼,自己设计及组织游戏内容,把控节奏。

    2名以上同伴的社交融合。如果经历了以上5个阶段,那自闭症儿童的能力及社会性就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时,我们就可以增加儿童,创造多名儿童的社交环境。比如,户外的充气的淘气堡或者室内游乐场。这些游乐场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朋友,性格、脾气、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方式各异。看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有哪些表现和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