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你是如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

如题所述

课本上讲的定理,你可以自己试着自己去推理。这样不但提高自己的证明能力,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还有就是大量练习题目。基本上每课之后都要做课余练习的题目(不包括老师的作业)。数学成绩的提高,数学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的,因此.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讲、阅读、探究、作业.听讲: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1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以数学为例,如果你对代数解方程比较得心应手,对三角函数不太熟练,那就应该把主要精力用于学好三角函数。数学每个前期的小知识和后面的课程都是相关联的,一定要学会弄懂。在学习区里学习。把第一步理清楚后,第二步就非常关键。比如还是上面的例子,只有在自己不懂,但是学习难度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区域学习,才能对自己有帮助。一个人代数成绩很好,每天还花大量的精力在代数上练习,这样做只能是原地踏步重复机械劳动而已,对自己的成绩提高没有太大帮助,甚至还有反效果。
第2个回答  2019-07-01
溯源就是要去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到它最根本的东西。对于学习来说,比如说你要背英语课文和文言文,先理解了意思就会容易记忆的多;想要记住一个公式,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推导一遍。总结反思,整理错题,章节归纳,考前复习;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主动寻找新知识和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就是要向前追问前因后果。不但要看到问题本身,还要向下探寻更深层的东西。
第3个回答  2019-07-01
阅读时应仔细推敲,弄懂弄通每一个概念、定理和法则,对于例题应与同类参考书联系起来一同学习,博采众长,增长知识,发展思维.探究:要学会思考,在问题解决之后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改变条件或结论去发现新问题,经过一段学习,应当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维规律。
第4个回答  2019-07-01
要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再动笔,做会一类题领会一大片,作业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只有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好数学.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小的细节注意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