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的行政区划

如题所述

南沙区辖1个街道、3个镇:南沙街道、万顷沙镇、黄阁镇、横沥镇。 概况
珠江管理区(同时挂珠江华侨农场牌子)地处南沙开发区西部,东与南沙街一水之隔,西、北、南与横沥镇、万顷沙镇相连。场内河涌纵横,是典型的水网地带。灵山至新垦公路贯穿其间10公里,南部快线仑头至龙穴岛贯穿其间5公里,广深珠高速公路距本地5公里。至2006年底全区户籍人口18428人(其中归难侨侨眷5003人,从化市黄龙带水库移民580人),流动人口5015人。全区面积57.13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一区、二区、三区、中心区、红岭区、龙穴区、甘化总厂小区)。2006年完成社会总产值13.6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1.6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3亿元。
历史
珠江管理区的前身是东莞县明伦堂示范农场。1949年12月,东莞县军事管理委员会万顷沙接管处接管该示范场,改名为东莞县军事管理委员会万倾沙接管处农场。1950年底正式命名为东莞县万倾沙国营农场。1951年底,广东省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根椐党中央关于安置被驱赶回国的归难侨的指示,在万倾沙办起了全国第一个华侨农场,称为广东省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农场,办场初期有耕地3000多亩(分布在二涌东永安、中永安、西永安、新中、东安五个围),1952年扩场增加正安、旧宝安等8个围,耕地面积增至7000多亩,共安置归难侨1100多人。1953年初改名为广东省万倾沙集体华侨农场。1954年2月,万倾沙国营农场与万倾沙集体华侨农场合并,改称广东省万倾沙国营珠江机械农场,土地面积扩大至14526亩。 1955年初,将南沙黄山鲁西波塘坑和大涌之间近万亩荒山划入珠江农场,建立南沙红岭作业区。1959年1月,珠海香洲渔民大队龙穴生产队并入,称龙穴岛。1959年2月,万倾沙国营珠江机械农场改称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1966年初,广东省轻工业厅属下的万倾沙甘蔗试验场并入,称红哨站,至此农场土地面积达53263亩,总人口10709人。 1989年6月,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改称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1991年3月,又挂广州市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牌子。1992年3月5日,广州市政府为扶持农场经济发展,批准成立“广州市珠江管理区”,并赋予县一级经济行政管理权限,保留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和广州市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的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三块牌子。2002年12月31日,广州市政府批准珠江管理区划入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领导和管理,同时挂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牌子。 2003年底,珠江管理区陆地面积54平方千米,辖(一区、二区、三区、红岭区、龙穴区)5个分区和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8367人(其中:归难侨4565人、水库移民521人),暂住人口3765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