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500字 读后感

如题所述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是否已经忘了童年的味道?
  是否还记得小时侯因为走神或上课说小话而被老师罚站?
  是不是还记得一脸倔强的自己因为乱吃药而被家长责怪呢?
  这些都是童年时候的旧事了吧?已经被我淡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窗边的小豆豆》带着我看别人的童年的时候悄悄地提醒了我。

  《窗边的小豆豆》,是由一位日本女作家写的。文中的巴学园是一所学校,一所专门收所谓的“特别学生“的学校。小豆豆是个在一般人眼中名副其实的“坏学生”,文章第一篇就讲了小豆豆的妈妈和老师的见面,老师说小豆豆在上课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不停地拉抽屉,就是对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要么就是站起来对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然后请他们表演,好不容易等艺人表演完一曲,也已经下课了。这么一来,老师还能讲课么?老师说呀说。。一大堆的事例,妈妈也觉得实在不好意思再麻烦同学打扰老师了。最终妈妈领着豆豆到了另一所学校,她没有告诉豆豆她是被退学了的,因为她怕打击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着,精彩的巴学院生活才开始……

  说心里话,我是羡慕小豆豆的,调皮的她碰到了一个超级棒的小林宗作校长,小林校长对幼儿教育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我也羡慕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妈妈才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子时,妈妈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所以我觉得每个老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

  我觉得书中不仅是作者对自己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而是在提倡和介绍一种教育制度。
  巴学园最妙之处是教导学生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也就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爱人,爱己” 小林校长真正地实现了这一点。
  如何尊重自己,爱自己呢?那就是通过实现别人对孩子的尊重,让他自己赢得信心,和自尊,那么自重也就在心中建立起来了。对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要给予特别爱护,这种爱护不是溺爱,而是适当地用一些方法帮他跨越一些自己因为身体缺陷而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书中有一个得了侏儒症的孩子,校长为了他举办了学校的“小型运动会”。在他根本无法跳过比自己高很多的木马时候在背后暗暗地帮了他一把,使他得到了自信。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赞叹。这么一来,培养了残疾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补偿———自尊和自信。这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后来这个男孩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他也有完美的婚姻还在一家公司担任了专门融洽同事们人际关系的职位。
  诸如此类的例子,多不胜数。其实天下没有坏学生。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只是某些孩子生性好动(比如小豆豆)和一些孩子比较大咧咧。但是不管他们因此犯了错误还是怎么样,都不可以妄下“坏学生”的定论。他们都需要尊重。 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先尊重学生,尝试从他们的那个角度想一下这件事情,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跟他们平等地交谈,解开他们的心结,然后再教导,巴学院就是这样。比如说,巴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的时候听她讲了四个小时话,不打断,知道她想停的时候才停。这就是尊重。有了尊重才能够沟通。而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巴学园,俨然一个教育的理想园,正是因为这样一位理想的校长---小林宗作校长。他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不由自主对这个"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老人肃然起敬的同时,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东西,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价值就在能把孩子的这种本真发掘出来并保持下去,让他成为他自己。

  这本书不仅让我记住了"巴学园",记住了小林老师,记住了一个慈祥的妈妈,读出了怎样去面对一个孩子的行为,读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让我们好好思考一下过去的我是如何,今后又该如何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25
关爱每一个”窗边的小豆豆“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小时候就曾经看过<<窗边的小豆豆 >>,那个让小豆豆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随心所欲地实践着她天真的脑袋里一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有着独特教育模式的巴学园一度让我神往之极.今天,当我以一名小学教育专业大一学生的身份 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了以往所没有的想法和体会.
在日本,窗边族,指的是那些被人们冷落了的孩子。他们不是有生理缺陷,就是有心理上的或者性格上的缺陷。这个词给人一种被排除在外围,而不是处于主体的地位上的感觉。作者黑柳彻子在第一所学校中,想必一定也隐隐约约地有一种被排斥感.所以才会拟这样一个书名.其实在我们看来,像豆豆这样的女孩子,根本没有什么缺陷,就因为她太好奇、太好动、太富于幻想罢了。看见燕子在筑巢,她会和燕子说话;看见化装广告推销员在吹奏音乐,她会邀请他上来演奏,她忘记了这是在学校,是在教室,她还有很多让老师头痛的事,所以,她才上一年级,就被第一个学校开除了。
学习了小学生心理学,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其实是一个过程,一个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学校是把儿童从家庭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的过渡机构,它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成员.一所学校的校风,校园设施,学生所接触的老师以及学生的同年龄团体等构成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同年龄团体尤为重要.小豆豆幸运的来到了巴学园,也为她以后的成功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洗足池水虽然浅,却能打动伟人心"这样的校歌,只有几十名学生,几个电车教室的巴学园,其崇尚自然教育、还孩子自由天性的的教育理念却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巴学园的上课方式。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把当天课程表上全部课程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那道题开始做。“小学生们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先上语文课也行,先上算术课也行,都是可以的。所以,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在写作文,后面的位子上,喜欢物理的学生点起了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冒泡,或者做着什么爆发实验。” 在已经习惯了背着小手、中规中矩的中国小学生看来,这一切似乎是“天方夜谭”,但这是真实的。在小林校长看来,这种看来“乱糟糟”的上课方法却很管用:随着小学生们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逐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他感兴趣的方式,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师能够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于老师而言,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上课方法。 还有巴学园的音乐课,"能使人体的固有组织更为精巧,同时又能培养心灵节奏"的旋律教育法,它让孩子们用心灵去听,去感知音乐,而不只是死板板的教育,唤起孩子们的感知能力……巴学园还在暑假期间组织像温泉旅行这样的各种集体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相处,彼此熟悉,高度的凝聚力使孩子们之间心理相容,朝气蓬勃。良好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个性及各项能力的发展。从黑柳彻子的后记中我们发现巴学园的小学生们最后都有着一个不错的归宿,这些都是巴学园成功的有力佐证。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小林宗作老师如是说,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名学习者,关爱孩子们,探索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潜力,将是我们的职责之所在 。
让我们关爱每一个”窗边的小豆豆“!
第2个回答  2011-01-25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我读了一本《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日本的女作家黑柳彻子写的。
这本书主要因为淘气而在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小豆豆到了一所新学校“巴学园”后发生的真实故事,有开心的,也有悲伤的。
小豆豆一年级时因为调皮,打扰老师的教学课堂,结果被退学了。后来转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领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在我们的眼里,小豆豆这个人她非常天真、可爱、好奇心强,只要看见一个东西,只要感觉有趣就不顾三七二十一,就跳了上去,结果闹出了许多的笑话。
有一次,小豆豆看见地上有一张报纸,便出于好奇,一下子跳了上去,结果掉进了厕所里,以后,她再也不敢跳跃了。
“巴学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巴学园”的特别之处,让小豆豆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心,用废弃的电车做教室。吃饭前要唱一段《饭前歌》。有时,整个下午都是散步,小豆豆第一眼看见这个学校时,心里就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小林先生很有创意,他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他上音乐课时教学生们韵律操,她还规定每个学生的盒饭里必须有素菜和荤菜,小豆豆在这位小林先生的指导下,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小林校长热爱大自然,他希望人们尽可能地保持大自然的性格。
我觉得“巴学园”的教学方式令我向往,我希望我们的学校也能像“巴学园”一样,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老师像小林校长一样信任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
第3个回答  2012-12-05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是否已经忘了童年的味道?
  是否还记得小时侯因为走神或上课说小话而被老师罚站?
  是不是还记得一脸倔强的自己因为乱吃药而被家长责怪呢?
  这些都是童年时候的旧事了吧?已经被我淡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窗边的小豆豆》带着我看别人的童年的时候悄悄地提醒了我。

  《窗边的小豆豆》,是由一位日本女作家写的。文中的巴学园是一所学校,一所专门收所谓的“特别学生“的学校。小豆豆是个在一般人眼中名副其实的“坏学生”,文章第一篇就讲了小豆豆的妈妈和老师的见面,老师说小豆豆在上课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不停地拉抽屉,就是对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要么就是站起来对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然后请他们表演,好不容易等艺人表演完一曲,也已经下课了。这么一来,老师还能讲课么?老师说呀说。。一大堆的事例,妈妈也觉得实在不好意思再麻烦同学打扰老师了。最终妈妈领着豆豆到了另一所学校,她没有告诉豆豆她是被退学了的,因为她怕打击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着,精彩的巴学院生活才开始……

  说心里话,我是羡慕小豆豆的,调皮的她碰到了一个超级棒的小林宗作校长,小林校长对幼儿教育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我也羡慕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妈妈才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子时,妈妈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所以我觉得每个老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

  我觉得书中不仅是作者对自己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而是在提倡和介绍一种教育制度。
  巴学园最妙之处是教导学生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也就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爱人,爱己” 小林校长真正地实现了这一点。
  如何尊重自己,爱自己呢?那就是通过实现别人对孩子的尊重,让他自己赢得信心,和自尊,那么自重也就在心中建立起来了。对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要给予特别爱护,这种爱护不是溺爱,而是适当地用一些方法帮他跨越一些自己因为身体缺陷而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书中有一个得了侏儒症的孩子,校长为了他举办了学校的“小型运动会”。在他根本无法跳过比自己高很多的木马时候在背后暗暗地帮了他一把,使他得到了自信。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赞叹。这么一来,培养了残疾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补偿———自尊和自信。这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后来这个男孩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他也有完美的婚姻还在一家公司担任了专门融洽同事们人际关系的职位。
  诸如此类的例子,多不胜数。其实天下没有坏学生。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只是某些孩子生性好动(比如小豆豆)和一些孩子比较大咧咧。但是不管他们因此犯了错误还是怎么样,都不可以妄下“坏学生”的定论。他们都需要尊重。 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先尊重学生,尝试从他们的那个角度想一下这件事情,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跟他们平等地交谈,解开他们的心结,然后再教导,巴学院就是这样。比如说,巴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的时候听她讲了四个小时话,不打断,知道她想停的时候才停。这就是尊重。有了尊重才能够沟通。而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巴学园,俨然一个教育的理想园,正是因为这样一位理想的校长---小林宗作校长。他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不由自主对这个"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老人肃然起敬的同时,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东西,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价值就在能把孩子的这种本真发掘出来并保持下去,让他成为他自己。

  这本书不仅让我记住了"巴学园",记住了小林老师,记住了一个慈祥的妈妈,读出了怎样去面对一个孩子的行为,读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让我们好好思考一下过去的我是如何,今后又该如何吧
第4个回答  2013-01-30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是否已经忘了童年的味道?
  是否还记得小时侯因为走神或上课说小话而被老师罚站?
  是不是还记得一脸倔强的自己因为乱吃药而被家长责怪呢?
  这些都是童年时候的旧事了吧?已经被我淡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窗边的小豆豆》带着我看别人的童年的时候悄悄地提醒了我。

  《窗边的小豆豆》,是由一位日本女作家写的。文中的巴学园是一所学校,一所专门收所谓的“特别学生“的学校。小豆豆是个在一般人眼中名副其实的“坏学生”,文章第一篇就讲了小豆豆的妈妈和老师的见面,老师说小豆豆在上课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不停地拉抽屉,就是对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要么就是站起来对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然后请他们表演,好不容易等艺人表演完一曲,也已经下课了。这么一来,老师还能讲课么?老师说呀说。。一大堆的事例,妈妈也觉得实在不好意思再麻烦同学打扰老师了。最终妈妈领着豆豆到了另一所学校,她没有告诉豆豆她是被退学了的,因为她怕打击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着,精彩的巴学院生活才开始……

  说心里话,我是羡慕小豆豆的,调皮的她碰到了一个超级棒的小林宗作校长,小林校长对幼儿教育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我也羡慕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妈妈才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子时,妈妈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所以我觉得每个老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

  我觉得书中不仅是作者对自己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而是在提倡和介绍一种教育制度。
  巴学园最妙之处是教导学生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也就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爱人,爱己” 小林校长真正地实现了这一点。
  如何尊重自己,爱自己呢?那就是通过实现别人对孩子的尊重,让他自己赢得信心,和自尊,那么自重也就在心中建立起来了。对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要给予特别爱护,这种爱护不是溺爱,而是适当地用一些方法帮他跨越一些自己因为身体缺陷而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书中有一个得了侏儒症的孩子,校长为了他举办了学校的“小型运动会”。在他根本无法跳过比自己高很多的木马时候在背后暗暗地帮了他一把,使他得到了自信。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赞叹。这么一来,培养了残疾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补偿———自尊和自信。这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后来这个男孩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他也有完美的婚姻还在一家公司担任了专门融洽同事们人际关系的职位。
  诸如此类的例子,多不胜数。其实天下没有坏学生。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只是某些孩子生性好动(比如小豆豆)和一些孩子比较大咧咧。但是不管他们因此犯了错误还是怎么样,都不可以妄下“坏学生”的定论。他们都需要尊重。 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先尊重学生,尝试从他们的那个角度想一下这件事情,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跟他们平等地交谈,解开他们的心结,然后再教导,巴学院就是这样。比如说,巴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的时候听她讲了四个小时话,不打断,知道她想停的时候才停。这就是尊重。有了尊重才能够沟通。而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巴学园,俨然一个教育的理想园,正是因为这样一位理想的校长---小林宗作校长。他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不由自主对这个"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老人肃然起敬的同时,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东西,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价值就在能把孩子的这种本真发掘出来并保持下去,让他成为他自己。

  这本书不仅让我记住了"巴学园",记住了小林老师,记住了一个慈祥的妈妈,读出了怎样去面对一个孩子的行为,读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让我们好好思考一下过去的我是如何,今后又该如何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