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贾雨村徇私枉法胡乱判案

如题所述

贾雨村到应天府上任以后,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冯渊的命案。曹雪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非常地细致,笔墨极其简略,他就通过几个细节把贾雨村人性的蜕变过程,他的心理活动,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当贾雨村听说冯家的仆人说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做主的时候,他不禁大怒,拿起那个签就要发签拿人,要抓凶手,结果旁边一个门子,使个眼色,嗯一下,贾雨村马上就宣布退堂,我们看,曹雪芹写的是: “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 我们知道门子是个最普通的衙役、一个差役,地位他是最低的,怎么这个门子使个眼色,哼了一下以后,他马上就会,就只能停了手啊?这说明贾雨村确实是接受了经验教训了。他上回当知府的时候,吃的亏就是因为没有伺候好上司,在官场里边听上司的话是最重要的。这个门子本人虽然地位很低,但是他既然敢在堂堂知府大堂之上,给我使眼色,此人必有来历,他不是有过硬的后台,就是他肯定掌握很重要的信息,他怕我这个新上任的知府吃亏。所以贾雨村他是接受上回的教训,不仅不能得罪上司,官场里面有些各色人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着。果然,这个门子拿出了护官符,下面当然了就是这个葫芦案了。到这个时候,贾雨村这个人性的蜕变,由一个非常优秀的好男人向一个无恶不作的坏男人的蜕变,就彻底完成了。 贾雨村这个人他的一生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某些读书人的一个完整的经历,这个经历呢,就是苦读、赶考、高中、为官、革职、复出、高升,最后枷锁扛、获罪,就是一个读书人,做了官,最后获罪,属于这种类型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贾雨村身上体现出来了。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转折点就是贾雨村为官,就是他中了进士以后做官那个时期,在这个时候一个本来非常优秀的,才华出众,胸怀大志,颇有骨气,本来完全可以为社会、为百姓做一些好事的这么一个大丈夫,在肮脏的官场当中逐渐地被腐蚀,终于成了一个社会的祸害,成为一个徇私枉法、人性泯灭、恩将仇报的大坏蛋。

贾雨村应当是《红楼梦》人物中的一个聪明人物。此人出生于败落诗书仕宦之家,当年贫困之时,多亏甄士隐相助,得以进京应试,并高中进士。此后做官做到了知府。但因摆脱不了读书人的清高,“恃才侮上”,又得罪了不少同僚,结果被上司参了一本,遭皇上革职。但失去官位的贾雨村作为读书人,心态很好,竟然“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嬉笑自若”,交代过公差后,“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真是“无官一身轻”,潇洒得不行。
然而,失去了官位毕竟给贾雨村立即带来了生活上的窘困,在其病困期间,只能做“家庭教师”谋生。后来通过朋友托人开后门,由贾政帮忙。贾政看在妹婿的份上,加上喜欢贾雨村的堂堂外表和才华,“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某了一个复职侯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于是,贾雨村再次走马上任。
结果,这贾雨村刚一上任,就遇到了一件人命官司。原来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家公子薛蟠,与另一个小康之家的冯公子争夺一个丫鬟。薛公子依仗势力,纵奴行凶,打死了冯公子。此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贾雨村听过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听后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你看,这贾雨村应当说还是有良心和起码的正义感的,他的良知判断也是非常正确,而且其措施也是得力的。然而,正当他要发签时,旁边站立着的一个小门子却“时眼色不令他发签”。搞得贾雨村“甚为疑怪”。于是宣布退堂,至密室,问其中原因。这门子虽然不是官场中人,年纪也不大,却是一个深谙社会“潜规则”的“老江湖”。请看这一点精彩的对话描述:
门子问道:“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身符’来不成?”雨村忙问:“何为‘护身符’?我竟不知。”门子道:“这还了得!连这个都不知,怎能作得长远!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身符’。方才所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得他!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皆因碍得情分面上,所以如此。”(这门子)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写的“护身符”来,递于雨村,看时,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谚俗口碑,其口碑写得明白,下面所注的皆是自始祖官爵并房次。
从这段对话中,门子立即对这个“书呆子”出身的雨村表示了不可思议式的“鄙视”,而这小门子不仅对案情以及案犯情况及“凶犯躲的方向”都非常清楚,而且深知官场与世俗的“潜规则”之道,甚至对雨村当初的贫贱之状以及怎么当的这个官等情况均了如指掌。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雨村不得不放下官架子,“虚心”地问门子道:“如你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门子说道:“小的闻说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
门子已经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但身为读书人出身的贾雨村在“新官上任三把火”之处,似乎还没有彻底丧失良心。雨村说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对雨村这上司的一番“宏论”,你看这门子怎么说。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门子这话一说,一下子击中了雨村的要害,深深地打动了曾被罢官的贾雨村。于是,这“雨村低了半日头,方说道‘依你怎么样?’”门子给他出了开脱凶犯薛蟠,然后叫薛家多出银子的判决思路。同时指出了该判决不会引起多大的问题,因为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见有了这个银子,想来也就无话了”。于是,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案子一断,便“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这样,一件轰动整个金陵的人命大案就这样被贾雨村极其聪明地按照门子的思路糊涂判决了。而一切也都确实如门子所预料的那样,冯家得了不少“烧埋的银子,也就无甚话了”。社会上也没有人感到这一判决有什么不对劲,更没有人去为此鸣冤叫屈,古老的金陵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安静地过着各自的生活。至于说那被打死的冯公子,用门子与雨村的对话中所说,纯粹是个与薛蟠“孽障遭遇”的“倒霉鬼”。而那个打死人的凶犯薛蟠呢?从打死人的那一天起,“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这薛公子的感觉与判断确实是对的,他的潇洒以及以后的自在快乐生活丝毫也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古代社会就这样的周而复始地运作着,和谐而安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5
贾雨村到应天府上任以后,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冯渊的命案。曹雪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非常地细致,笔墨极其简略,他就通过几个细节把贾雨村人性的蜕变过程,他的心理活动,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当贾雨村听说冯家的仆人说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做主的时候,他不禁大怒,拿起那个签就要发签拿人,要抓凶手,结果旁边一个门子,使个眼色,嗯一下,贾雨村马上就宣布退堂,我们看,曹雪芹写的是: “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 我们知道门子是个最普通的衙役、一个差役,地位他是最低的,怎么这个门子使个眼色,哼了一下以后,他马上就会,就只能停了手啊?这说明贾雨村确实是接受了经验教训了。他上回当知府的时候,吃的亏就是因为没有伺候好上司,在官场里边听上司的话是最重要的。这个门子本人虽然地位很低,但是他既然敢在堂堂知府大堂之上,给我使眼色,此人必有来历,他不是有过硬的后台,就是他肯定掌握很重要的信息,他怕我这个新上任的知府吃亏。所以贾雨村他是接受上回的教训,不仅不能得罪上司,官场里面有些各色人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着。果然,这个门子拿出了护官符,下面当然了就是这个葫芦案了。到这个时候,贾雨村这个人性的蜕变,由一个非常优秀的好男人向一个无恶不作的坏男人的蜕变,就彻底完成了。 贾雨村这个人他的一生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某些读书人的一个完整的经历,这个经历呢,就是苦读、赶考、高中、为官、革职、复出、高升,最后枷锁扛、获罪,就是一个读书人,做了官,最后获罪,属于这种类型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贾雨村身上体现出来了。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转折点就是贾雨村为官,就是他中了进士以后做官那个时期,在这个时候一个本来非常优秀的,才华出众,胸怀大志,颇有骨气,本来完全可以为社会、为百姓做一些好事的这么一个大丈夫,在肮脏的官场当中逐渐地被腐蚀,终于成了一个社会的祸害,成为一个徇私枉法、人性泯灭、恩将仇报的大坏蛋。

贾雨村应当是《红楼梦》人物中的一个聪明人物。此人出生于败落诗书仕宦之家,当年贫困之时,多亏甄士隐相助,得以进京应试,并高中进士。此后做官做到了知府。但因摆脱不了读书人的清高,“恃才侮上”,又得罪了不少同僚,结果被上司参了一本,遭皇上革职。但失去官位的贾雨村作为读书人,心态很好,竟然“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嬉笑自若”,交代过公差后,“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真是“无官一身轻”,潇洒得不行。

然而,失去了官位毕竟给贾雨村立即带来了生活上的窘困,在其病困期间,只能做“家庭教师”谋生。后来通过朋友托人开后门,由贾政帮忙。贾政看在妹婿的份上,加上喜欢贾雨村的堂堂外表和才华,“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某了一个复职侯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于是,贾雨村再次走马上任。

结果,这贾雨村刚一上任,就遇到了一件人命官司。原来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家公子薛蟠,与另一个小康之家的冯公子争夺一个丫鬟。薛公子依仗势力,纵奴行凶,打死了冯公子。此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贾雨村听过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听后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你看,这贾雨村应当说还是有良心和起码的正义感的,他的良知判断也是非常正确,而且其措施也是得力的。然而,正当他要发签时,旁边站立着的一个小门子却“时眼色不令他发签”。搞得贾雨村“甚为疑怪”。于是宣布退堂,至密室,问其中原因。这门子虽然不是官场中人,年纪也不大,却是一个深谙社会“潜规则”的“老江湖”。请看这一点精彩的对话描述:

门子问道:“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身符’来不成?”雨村忙问:“何为‘护身符’?我竟不知。”门子道:“这还了得!连这个都不知,怎能作得长远!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身符’。方才所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得他!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皆因碍得情分面上,所以如此。”(这门子)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写的“护身符”来,递于雨村,看时,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谚俗口碑,其口碑写得明白,下面所注的皆是自始祖官爵并房次。

从这段对话中,门子立即对这个“书呆子”出身的雨村表示了不可思议式的“鄙视”,而这小门子不仅对案情以及案犯情况及“凶犯躲的方向”都非常清楚,而且深知官场与世俗的“潜规则”之道,甚至对雨村当初的贫贱之状以及怎么当的这个官等情况均了如指掌。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雨村不得不放下官架子,“虚心”地问门子道:“如你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门子说道:“小的闻说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

门子已经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但身为读书人出身的贾雨村在“新官上任三把火”之处,似乎还没有彻底丧失良心。雨村说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对雨村这上司的一番“宏论”,你看这门子怎么说。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门子这话一说,一下子击中了雨村的要害,深深地打动了曾被罢官的贾雨村。于是,这“雨村低了半日头,方说道‘依你怎么样?’”门子给他出了开脱凶犯薛蟠,然后叫薛家多出银子的判决思路。同时指出了该判决不会引起多大的问题,因为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见有了这个银子,想来也就无话了”。于是,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案子一断,便“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这样,一件轰动整个金陵的人命大案就这样被贾雨村极其聪明地按照门子的思路糊涂判决了。而一切也都确实如门子所预料的那样,冯家得了不少“烧埋的银子,也就无甚话了”。社会上也没有人感到这一判决有什么不对劲,更没有人去为此鸣冤叫屈,古老的金陵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安静地过着各自的生活。至于说那被打死的冯公子,用门子与雨村的对话中所说,纯粹是个与薛蟠“孽障遭遇”的“倒霉鬼”。而那个打死人的凶犯薛蟠呢?从打死人的那一天起,“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这薛公子的感觉与判断确实是对的,他的潇洒以及以后的自在快乐生活丝毫也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古代社会就这样的周而复始地运作着,和谐而安宁。
第2个回答  2021-06-04
说起红楼梦里的官场黑暗,不少读者都会以“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为例子,当然这的确是官场的一种黑暗,不过我认为这不是最黑暗的,以前我读红楼梦的时候,每次读到第四回,我就想骂贾雨村,徇私枉法,草菅人命。然而近年来我忽然渐悟了,我想说一些读者不喜欢听的话,为贾雨村这一次的表现给评一次反。
薛蟠喝令家奴打死冯渊后,文本上写“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无人作主是什么意思,也就是上一任的应天府根本就不管这个事,当官的一个法宝就是遇见困难的事要“拖”着办,很多事拖来拖去,大事拖小,小事拖无。但是贾雨村毕竟还是接下了这个案子,就冲这一点我觉得贾雨村还是很有魄力的,况且刚开始贾雨村确实是想为民做主,当得知其中利害后才改变了注意,不过我仍旧觉得贾雨村这个案子判的还是很厚道的,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上写的是判决薛家给冯家烧埋银五百两,书中并没有具体数字,只不过门子给贾雨村的建议就是“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见有了这个银子,想来也就无话了。”

文本上写“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应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疏,不过赖此欲多得些烧埋之费。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这一段话仔细分析就可以明白,冯家是要公平正义吗?绝对不是,冯家要的是钱。因为冯渊自幼父母双亡,也无兄弟。所以冯渊死后帮冯渊打官司的人是为了什么?真的是为冯渊吗?就如同秦钟死的时候,那些远房的亲戚都来家里,主要是等秦钟死后,分秦钟的家财的。
所以贾雨村判的这个案子,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薛蟠,而是这些“冯家人”。之前为什么一直闹不休,就是薛家仗着势力,不肯多给钱。所以冯家人才会继续告状。如果一开始薛家就同意拿钱和解的话,这件事也早就解决了。故而当贾雨村接手这件案子,等于是强行的帮助冯家人要了钱。或许有些读者认为这样是在美化贾雨村,我并没有美好贾雨村的意思,咱们抛开现象看本质,就事论事而已。换句话说,这个案子即便是发生在今天,诸公认为薛蟠会被判死刑吗?第一打死冯渊的是薛家的奴才,所以薛蟠不会被判死刑。第二双方打架是因为有矛盾,薛蟠也不是蛮横无理的抢香菱的,而是人贩子把香菱卖给薛蟠了,这个问题上薛蟠并没有错。
文本上写“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接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三日后方过门。谁晓这拐子又偷卖与了薛家,他意欲卷了两家银子,再逃往他省;谁知又不曾走脱,两家拿住,打了个臭死,都不肯收银,只要领人。那薛家公子岂是让人的,便喝着手下人一打,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家去,三日死了。”这一段话仔细的读,薛蟠不是白抢香菱的,是花钱买的,而且是从人贩子手里买的,并不是从冯渊手里强买的。再说那个人贩子被两家拿住,打了个臭死,这也充分说明冯渊也是硬茬,如果冯渊示弱,他自己也不会丧命,换句话说,如果薛蟠的势力没有冯渊大,那么倒霉的就是薛蟠了。所以双方的矛盾焦点在“香菱”的最终归属,结果是双方都不肯让步,发生肢体冲突,冯渊被打死。这种情况属于互殴。不过在当时那个年代,薛蟠打死人肯定是死罪。但是这个官司如果放在今天,薛蟠绝不会是死刑,并且他那些豪奴也不会是死刑,因为不是故意杀人罪,顶多是过失致人死亡罪,因为冯渊自己也有责任。所以贾雨村虽然“徇私枉法”的判了这件案子,但是冯家人得到了切实的利益。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贾雨村真心的为冯家人办了一件好事。假如贾雨村坚持原则,判薛蟠死罪,替冯渊作了主。然而薛家也不用赔偿五百两银子了,这种结果是那些“冯家人”希望看到的吗?绝不会是,冯渊之死,只不过是那些冯家人讹诈薛家钱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像这样的事,现实生活中少吗?

然而红楼梦中官场最黑暗的是什么?贾雨村考中进士被外放当官,文本上写“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性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这段文字不到一百个字,却把朝廷上下自皇帝到官员全部骂了个遍,故而读到这里就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大胆,他是真敢写。朝廷的黑暗面直接呈现给读者。
我解读一下这段文字,贾雨村“恃才侮上”看不起同僚,瞧不起领导。为什么会看不起呢?因为贾雨村是有真才实干的,自己做官是正了八经考进士得来的,不是买来的,不是荫封,不是恩封,不是靠走后门托关系当的官。所以贾雨村才会“恃才侮上”,而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这说明“那些官员”非常之多,换言之就是依靠才华考中进士的官不多,也就是说那些官员基本上都是走后门,托关系。
贾雨村被上司参的理由是“生性狡猾,擅纂礼仪”,而不是参他“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为什么不参他贪污呢?因为上司也贪,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贪,所以不参他贪污。由此可见红楼梦里的官员是“无官不贪”的一个状态。那么当参本送到皇帝那里的后果是“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脂砚斋在这一段话后面写“罪重法轻”,这实际上也就是在骂皇上昏庸无能。故而这一段文字已经深刻的说明了红楼梦里官场的黑暗,后来太监戴权直接卖官,更加是官场黑暗中的黑暗。
第3个回答  2021-06-05
说起红楼梦里的官场黑暗,不少读者都会以“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为例子,当然这的确是官场的一种黑暗,不过我认为这不是最黑暗的,以前我读红楼梦的时候,每次读到第四回,我就想骂贾雨村,徇私枉法,草菅人命。然而近年来我忽然渐悟了,我想说一些读者不喜欢听的话,为贾雨村这一次的表现给评一次反。
薛蟠喝令家奴打死冯渊后,文本上写“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无人作主是什么意思,也就是上一任的应天府根本就不管这个事,当官的一个法宝就是遇见困难的事要“拖”着办,很多事拖来拖去,大事拖小,小事拖无。但是贾雨村毕竟还是接下了这个案子,就冲这一点我觉得贾雨村还是很有魄力的,况且刚开始贾雨村确实是想为民做主,当得知其中利害后才改变了注意,不过我仍旧觉得贾雨村这个案子判的还是很厚道的,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上写的是判决薛家给冯家烧埋银五百两,书中并没有具体数字,只不过门子给贾雨村的建议就是“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见有了这个银子,想来也就无话了。”
文本上写“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应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疏,不过赖此欲多得些烧埋之费。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这一段话仔细分析就可以明白,冯家是要公平正义吗?绝对不是,冯家要的是钱。因为冯渊自幼父母双亡,也无兄弟。所以冯渊死后帮冯渊打官司的人是为了什么?真的是为冯渊吗?就如同秦钟死的时候,那些远房的亲戚都来家里,主要是等秦钟死后,分秦钟的家财的。
所以贾雨村判的这个案子,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薛蟠,而是这些“冯家人”。之前为什么一直闹不休,就是薛家仗着势力,不肯多给钱。所以冯家人才会继续告状。如果一开始薛家就同意拿钱和解的话,这件事也早就解决了。故而当贾雨村接手这件案子,等于是强行的帮助冯家人要了钱。或许有些读者认为这样是在美化贾雨村,我并没有美好贾雨村的意思,咱们抛开现象看本质,就事论事而已。换句话说,这个案子即便是发生在今天,诸公认为薛蟠会被判死刑吗?第一打死冯渊的是薛家的奴才,所以薛蟠不会被判死刑。第二双方打架是因为有矛盾,薛蟠也不是蛮横无理的抢香菱的,而是人贩子把香菱卖给薛蟠了,这个问题上薛蟠并没有错。
第4个回答  2022-03-06
贾雨村徇情枉法主要体现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故事当中,薛潘强强楹联,打死冯渊,贾雨村在审理此案时却因着贾府对自己有举荐之恩而胡乱结案。

新任知府贾雨村到任以后办得第一件大事就是审这个冯渊被打死的案子。他看了这个人命官司的卷宗以后,决定提审。他下令拿人,门子这时候给他一个暗示,贾雨村便按下来。

其实以前的官员谁不知道,不过都是障着情分面上,因为薛家是竟陵一霸王,有各种各样很高级的官场的关系,谁都惹不起,所以他门子才说,老爷如何惹得他。贾雨村知道这一层关系后,联想到自己仕途的获得还亏得贾府的推荐,所以他就改变主意草草地了结了一桩长达一年多的人命案。

这正是贾雨村”聪明“的地方, 他知道在当时那个社会,要想保住自己的官位,你光是不贪污,对老百姓好,那没用,最重要的是要听话,听上司的话,要巴结上司,不光是顶头上司,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都不能得罪,因为他霸官以后,之所以能够复职,靠的就是贾府的力量。

贾政虽然本身地位不高,但是贾政的女儿是贵妃啊,而薛潘他的舅舅王子腾,是节度使,相当于总督,贾府跟宫里,跟高官、跟太监都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贾雨村判这个案子以后,赶紧就写了两封信,一封给王子腾,一封给贾政,就说令甥您的外甥之事已完,已经了结了,不必过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