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介绍

如题所述

  游学
  《史记•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子于五十年始来游学于齐,至
  荀子
  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入秦
  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老死于楚国。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
  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均为其门下高足。著作集为《荀子》(唐代杨倞为其
  荀子塑像
  作注,因为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其注者不多。直至清代考据学兴盛,注释校订者才增加。现代研究荀子的学者也较古代为多。)
  包括清代王先谦,民国时代的梁启雄。 清末学者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这样评价“(中国)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晚年的代表作有《劝学》。
  帝王之术
  《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编辑本段
  哲学思想

  礼仪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编辑本段
  荀子思想特点

  荀子思想虽然与孔子、孟子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范筹,但有其独特见解,自成一说。荀子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孔子、孟子在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都是很具体的,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成分。孔子竭力强调"克己"、"修身"、"为仁由己"等。而孟子则以"性善"为根据,认为只要不断扩充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即可恢复人的"良知"、"良能",即可实现"仁政"理想。
  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
  思想家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
  荀子像(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
  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繁荣发展;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人为)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文中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博学并时常检查、反省自己则能“知明而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
  文学家和教育家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文章已有语录体发展成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此外,荀子还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性恶论
  《荀子•性恶》中,荀子认为人性有两部分:性和伪。性是人先天的动物本能,是恶;伪是人后天的礼乐教化,是善。性(动物本能)的实质是各种欲望,如果顺从性,人就会为满足欲望不择手段,导致道德沦丧、天下大乱。圣人知道性是恶的,所以创制礼义道德,“化性起伪”,用伪取代性,使人变善。
  达尔文进化论也能佐证“性恶”这一点,因为生物在进化历程中,只有进化出生存欲、占有欲才能存活。为了自己的生存牺牲他人,占有尽可能多的生存资源,消灭竞争者。这是性,是恶。
  那么为什么要伪?善有什么用?《荀子•王制》中又说:论力气,人不如牛;论速度,人不如马,然而人却驯化了牛马为己所用,这是为什么?因为人能组成社会,团结一致,而牛马等兽类不能。人为什么能组成社会?因为人有道德(义),有了道德,就能组成牢固的社会,使人的力量大增,人类繁荣发展,幸福生活。道德的作用就是维持社会内部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这就是伪的作用。伪(礼义道德)能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保证人类的生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2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http://baike.baidu.com/view/2776.htm这是百科网站xi
xielo给分吧
第2个回答  2011-01-02
荀子是孙氏之儒的创始人,名况,字卿,赵人。他主张既“隆重”又重法,认为礼是根本原则,法是具体措施,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人性论上,荀子主张人性恶,指出了建立法治和对民教化的重要性。
在自然观方面,荀子提出了“天人相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把人与神、自然与神会区分开来。
他还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