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载体学说

如题所述

  离子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结合,形成不稳定的离子-载体复合体,然后向膜内侧 转移,并将离子释放到细胞质内的学说。
  此学说是以酶动力学说为其理论依据。一般认为载体是生物上含有一定的能载运载运离子越过膜的分子。载体分子对一定的离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选择性的携带某种离子通过膜。载体的活化需要ATP。在膜的外部界面上,活化载体遇到与它具有亲和力的离子结合成载体——离子复合物,转移到膜内,与磷酸酶接触,能裂解出磷酸基,使载体失活,因而离子被释放到膜内的细胞质中,失活的载体在膜中磷酸激酶和ATP的作用下又可使其磷酸化,而再度活化,转移到膜朝外面的一边,再与膜外离子形成复合物。如此重复循环,就把膜外的物质不断运入膜内,积累与细胞内。载体磷酸化所需的ATP可由根的呼吸作用提供。
  近年来,从酵母和其他微生物的质膜中,已分离出能运载某种分子或离子的透过酶,这就是载体。科学家用抗生物质作为载体进行试验,发现燕麦培养液中加入短杆菌肽后,燕麦可选择吸收K离子,当加入氰酸盐被抑制后,吸收也受抑制。目前作为离子载体的抗生物质有以下几种,缬氨霉素、恩链孢菌素、无活(性)菌素、尼日利亚菌素、X537A、短杆菌肽A。
  离子载体如缬氨酸霉素是一种环状多肽,环外是非极性的,能溶于膜脂,环内有羰基,能与K离子结合形成复合物,使K离子越过膜的非极性区,进入细胞内。由于离子载体对各种离子有选择性,所以植物就有选择性的吸收。
  总之,载体学说认为,物质透过膜是由于膜中的载体和物质结合后,在膜内从一面转向另一面(即转动180°),再将该物质释放出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