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宗岱中国拜伦

如题所述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化界,梁宗岱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物。他出生于广东新会,16岁即获“南国诗人”之称,1923年进入岭南大学文科,第二年赴法留学,这段经历与法国象征派大师瓦雷里的交往和罗曼·罗兰的赞誉,对他的人生影响深远。回国后,梁宗岱28岁即担任北京大学法文系主任兼教授,及清华大学讲师,1941年至1944年担任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成为学术界的知名人物。


梁宗岱在学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翻译和文艺理论领域,他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被赞誉为最佳翻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徐真华评价他,凭借卓越的诗歌翻译和对异域文化的深刻理解,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还构建了具有现代性和本土性的诗歌理论体系。他的翻译作品如《浮士德》和《莎士比亚全集》中的十四行诗,受到多位学者的高度评价。


梁宗岱不仅在学术上表现卓越,他的个性也十分鲜明。他追求全面发展,体格强壮,如在复旦大学会议中背着奶羊的故事,展现了他过人的体力。他的个性强烈,与朱光潜等人的争论闻名于世,被描绘为辩论如练武术,充满激情。然而,这样的生活风格使他身陷动荡,他拒绝了国民党邀他担任高级职务的邀请,选择远离文学界多年。


晚年,梁宗岱在中草药领域投入精力,创办制药企业并研发出有效药物。尽管他在翻译上的抱负未能完成,如《浮士德》(下卷)的翻译,他的生活始终与医学紧密相连。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仍然念念不忘翻译心愿,遗憾未能在生前完成。


扩展资料

梁宗岱(1903~1983),祖籍广东新会。1917年考入广州培正中学。1923年被保送入岭南大学文科。1924年踏上他向往已久的法兰西土地。留法期间,结识了法国象征派诗歌大师保尔瓦雷里,并将其诗作译成中文,寄回国内刊在《小说月报》上,使法国大诗人的精品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1941年~1944年受聘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并跻身于著名教授、学者行列。1970年中山大学外语系并入广州外国语学院,他随外语系转入广外,任法语教授。1983年11月6日辞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