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人的简要介绍

如题所述

在新石器时代,吴川人的先民便在这片郡县繁衍生息。吴川境内很早住着南越族的先民——古越人。秦统一中国后,把许多“滴徙民”强制迁到岭南“与越杂处”。使原古越人逐渐同化为汉族。唐宋以后,南来的中原汉人不断增多。据史料记载:“吴川境内最早有吴、李、林、陈、孙等姓人定居。其余许多姓氏的开基始祖是来自福建,这些姓氏开基始祖有的是来吴川及周围州县当官,任满后定居吴川,有的是贸易经商定居吴川。”
境内多数姓氏吴川人父系祖先来自福建莆田(讲古闽语),南宋时期迁入广东吴川为高峰期。 迁入后与当地女性结姻,母系祖先为古代百越吴川境地的古俚、僚两部,讲当地古越语。
在历史长河中经融合演化后所使用的语言为闽南语和俚僚古越语的特殊混合型语言,即现今全国独有的方言——吴川话。 吴川在唐虞时代属南交,禹贡属荆扬南裔,殷、周属南越,周末属百粤。秦时属象郡,西汉初年属南越国地,三国至南朝宋、齐时期属广州高凉郡高凉县。424—453年(宋元嘉年间)始置平定县(吴川县前身),隶高凉郡。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废平定县设置吴川县;唐属邕管都督府罗州招义郡;五代南汉属罗州;公元982年(宋开宝五年)废罗州属广南西路辩州;公元982年(太平兴国五年)改辩州为化州,吴川随隶化州;公元1377年(洪武九年)改属高州府;清沿明制仍属高州府。1952年归属粤西行政公署;1956年改属湛江专区;1983年改属湛江市;1994年,吴川报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今属湛江市代管辖。
2000年,吴川辖5个街道、12个镇;2002年,辖5个街道、12个镇; 2005年后辖5个街道、10个镇(其中黄坡镇合并了中山镇,塘缀镇合并了板桥镇)。 吴化民系——操吴化方言 ,吴川吴阳镇口音为代表口音。语言学系谱: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粤语语支——吴化方言——吴川话。吴化民系覆盖范围为鉴江中下游流域,包括吴川和化州的南部地区,是高凉民系(高阳民系)的一个分支,以鉴江作为文化传播中心(古俚人后裔),吴化方言属于粤语方言九大片区之一。
吴川境内有土白话、东话(黎话)、海话等几种口音。土白话又有吴阳口音、梅录口音、塘缀一带口音的差别。吴川讲吴阳口音的人数最多,以靠近湛江的吴阳、黄坡一带口音最为正宗。吴川话一般泛指吴阳、黄坡一带的话音。
吴川话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古味浓重。融合了高阳片粤语、闽语、俚僚古越语的特殊混合型语言,某些发音至今还保留着闽语的特征。后来由于受高州府白话的影响,逐渐白话化,然而其始终与其他白话保持着巨大的差距,与其他白话分支皆无法沟通。吴川话属于粤语吴化片,也是吴化粤语的代表方言之一。发音上,吴川话平平仄仄极为协调,全国少有。
对亲人的称谓上,吴川话则颇具古意。如称呼父亲为爸或老窦,也有称叔、称哥的;称呼母亲为妈、娘或娜;称呼父亲的大姐为(杯奶),称呼大姐为(女甫)。称呼祖父为亚爹,祖母为亚奶,曾祖父母为公祖、婆祖;媳妇称丈夫的父亲、母亲为家君爷、家婆;称媳妇为新妇;称外祖父为外公,外祖母为外婆;称母亲兄弟的妻子为妗,祖母的兄弟和妻为舅公、妗婆;称儿子为仔儿或马骝仔等。
吴川境地除土白话之外还有东话(即雷话)、海话(吉兆话)。
一、土白话分两类:一类是以梅录话为代表的土白话,有梅录口音、塘缀口音、长岐口音之分。梅录口音主要通行于梅录街道;塘缀口音主要通行于西北部的塘缀区;长岐口音主要通行于北部的浅水区和长岐区,和相邻的茂名、化州白话口音接近。另一类是以吴阳话为代表的“土白话”(当地亦称为黑话)。它通行于吴阳、黄坡、塘尾、振文等镇街。据统计,讲吴阳话(黑话)的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0%以上;今坡头区属湛江市,旧属吴川县辖,九成的居民也是讲吴川话。梅录话、吴阳话都属白话,具有白话的共同特征,大体上可以互相交流。比较之下,梅录话跟“广府话”稍接近,吴阳话跟“广府话”有明显不同,这就是所谓“土”。
二、东话即雷话,和雷州、徐闻一带的雷话很接近,都是属于闽语方言。它主要分布于兰石、王村港、覃巴等镇。据估计,说东话的人数近十万人。有人说,这几个镇地理位置上正好位于吴川市东部,且与邻近电白县水东镇相连,电白县把水东镇的话叫“东话”,吴川的东话也因此得名。
三、海话:海话也叫吉兆话,分布在吉兆一带,这是一种濒危语言。
吴川话目前被归粤语,不过这种划法一直存在争议,因为,吴川话无论从历史还是语言的本身,都不属于粤语。从历史角度来说,多数讲吴川话人的父系祖先来自福建,操古闽语;从语言来说,吴川话和其它任何语言都无法沟通,包括相识度最高的化州话。而语言与方言的判断标准,就能否相互沟通。
所以吴川话和粤语的关系存在争议,主要有两种看法:一、吴川话属于粤语吴化片;二、吴川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不属于粤语,两者平衡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