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较多戏剧活动遗迹原因

如题所述

山西是元杂剧发展的中心,是元杂剧的产生地、发展地和高峰地,在世界戏剧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从山西元杂剧产生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知道她崛起的经历,从中看出崛起的原因,这对我们研究山西元杂剧、发展当今山西先进文化,无疑有借鉴和启迪的作用。

一、山西元杂剧发展的分期

山西元杂剧经历过十分辉煌的时期,但这种辉煌并不是一下爆发的,一步就能达到的,期间经历过漫长的物质积累、艺术积累,包括剧作家和演员的积累等等,此外还包括山西自身因素的原因,以及外界力量的推动等多个方面,因此,我们为了进一步理清山西元杂剧发展过程,了解其发展状况,探索其崛起的原因,有必要对山西元杂剧的产生发展做一简单的分期。

关于元杂剧的分期问题,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第九章《元剧之时地》一文中,已做过定论,后代学者也大都延用他这种做法。然而,我们仔细分析王国维关于元杂剧分期的问题,发现其分法非常笼统,时间划分亦有问题,不太适合山西省元杂剧的发展状况。我们经研究认为,如果从时间上划分,山西元杂剧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酝酿期:从时间上看,应从宋元丰年即1078年始,至1234年金朝灭亡不久后结束。这一阶段大致经历了150年左右的时间,准备期相当漫长,可见元杂剧产生并非易事,相反还十分艰难。在这一阶段,据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介绍,山西已有歌舞戏、影戏、傀儡戏、滑稽戏等。元杂剧的产生是由宋代杂剧的叙事体到金元杂剧的代言体出现,再到元杂剧科白中叙事,曲文全为代言的渐进过程。这也造成了山西元杂剧在此阶段之所以漫长的重要原因。在此阶段推动山西戏曲逐步嬗变的除个别作家外主要是民间艺人。据记载在宋元丰年间之后,山西晋城就出现过一位说唱艺人孔三传,他在宋大曲和鼓子词单宫调等说唱的基础上,首创“诸宫调”说唱艺术,将传奇故事,爱情故事等编入到自己的说唱艺术之中,并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四处演唱,有力地推动了元杂剧的产生。

2、开始发展期:从时间上看,应从蒙古破金后不久至至元三十一年,即公元1294年,忽必烈病逝。这一段时间大致经历了50余年。在这个阶段,山西的社会稍微安定下来,境内几乎没有大的战争,随着国家的逐步统一,以及国家统一后忽必烈采取的一系列恢复生产的措施,使得山西百废待兴、疮痍满目的社会现实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恢复,杂剧也便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逐步改善而产生和发展起来,其创始人就是山西运城人关汉卿、河曲人白朴等,其推动者当然还有山西元代的一些其他剧作家。在这一阶段,山西境内大修寺庙、楼台,在墙上刻壁画,同时民间风俗也开始活跃,商人们也出现了一些,这些都为下一步元杂剧繁荣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3、繁荣高峰期:从时间上看,应从1294年至1351年,大约不足60年时间。忽必烈去逝后,他的一系列政策显现出效益和成果,科举制度开始恢复,蒙汉关系由过去的对峙逐步走向和谐,社会基本安定,经济比以前更加繁荣。元朝社会整体上出现了大发展。山西作为元朝首都大都的南大门,从元代全国形势看,是一个较为受益的省份。特别是由于地理位置,介于大都与南方诸省之间,使山西成为一个经济荟萃之地、文化交流之间、经商往来之地、住宿之地,更重要的是成为杂剧演出之地、繁荣之地、成熟之地,大戏曲家郑光祖、乔吉就是在这时候活跃于山西的。

4、萧条衰落期:从时间上看,应从元至正11年即公元1351年,到元朝灭亡1368年,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可以肯定的是山西元杂剧之所以在短暂的时间内出现迅速衰落,是由于刘福通等农民起义军与元朝统治者之间发生战争所造成。山西是双方战争的必经之地,也是必要战场。惨烈的战争能够催毁山西的一切物质设施,包括供杂剧演出的戏台,造成山西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饱受灾难,包括杂剧的演职人员,能够使山西很多风俗习惯如赶庙会、玩龙灯、抬高阁等全部停止,当然包括杂剧的演出。山西之所以出现衰落,是源于元代末期的战争,这应该是我们的共识。由于战争,山西后期杂剧家乔吉、郑光祖等纷纷到南方去躲避,也就变得很好理解了,而并非南方是杂剧中心,他们才去。

有一种观点需要我们澄清,就是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在元代后期,杂剧中心已转至南方,这是多么片面!我们认为在元代后期,中国杂剧的中心仍在山西,只是由于元代末期,发生了战争,才使山西不少剧作家投奔或寄居到南方——而这时元朝已接近灭亡,在南方,压根儿也就没有形成元杂剧中心。

二、山西元杂剧能够崛起的条件和因素

山西元杂剧的产生和崛起是历史的必然,当有利于山西元杂剧产生的条件和优势在不断扩大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元杂剧必然会出现繁荣。这里有山西自身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但概括起来,我们认为山西元杂剧产生和崛起的条件和因素主要有如下六个方面:

1、人力资源。这主要包括剧作家和演员。山西元杂剧的产生和发展乃至崛起繁荣是很多条件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是凭空就可以实现的。元杂剧的产生和崛起必然首先要有剧作家,剧作家是杂剧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为杂剧总是要有人写的,只有写出来才能上演,在这方面,我们首推山西运城人关汉聊,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剧作家。元杂剧经过宋金杂剧的漫长的积累,终于在金末形成雏形后,经他创造正式成为元杂剧。关汉卿他曾在金朝太医院任官职,后主动辞官,转向杂剧创作,他被认为是山西杂剧创作的第一人,同时也是我国杂剧创作的第一人。他创造元杂剧的时间,我们现在估计是在1240年以后,因此我们称他是元杂剧的创始人。若从他所创作的六十余部杂剧剧本的数量来看,以及他杂剧象《窦娥冤》、《救风尘》等的质量来看,我们称他为元杂剧的奠基人也比较恰当。除关汉卿外,被公认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山西河曲人白朴,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家,后人对他的评价颇高。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附录所作的《元戏曲家小传》中,对白朴的介绍最为细致、全面,称其“生长见闻,学问博览”、“诗词篇翰,在在有之”。此外,山西绛县的李行甫、平阳的石君宝、狄君厚、于伯渊、太原的刘唐卿、李寿卿、大同的吴昌龄等作家,都是各地的优秀代表,都在特定的时期为元曲创作做出了贡献,成为推动元曲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再看一下演艺界的情况。戏曲剧本完成后,必须演出,才能与广大人民群众交流,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演员的作用,在元代山西西南部,就有受观众十分欢迎的演员,山西洪洞县、万荣县就发现了演员忠都秀和张德好演出的记载。当然历史上未曾留下名字的山西演员还不少。也正是由于演员演出的推动,山西的元杂剧才逐步走向繁荣。

2、基础设施建设。杂剧演出是需要众多演员参与的,同时还伴有锣、鼓、板、笛等器乐。这么多人参与演出,必然要有演出场所——戏台、楼台。山西在这方面是全国第一,目前山西现保存有金戏台一座,位于高平市王报村二朗神庙内,创建于金世宗大定23年,即公元1183年,元戏台6座。总共山西保存有古戏台3000多个。《中国小通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第11卷《昌盛的科学文化》中写到,在今山西万荣、沁县、洪洞、临汾等县,在当时都要固定的“舞亭”、“舞楼”“露台”等建筑。这些戏台都设在寺庙里,人民群众利用迎神赛会的机会,欣赏各种戏曲演出。可见,山西在元代无论城市和农村都是具备演出条件的。

3、风俗习惯。在元代,山西农村人早已形成的风俗习惯也有力地促进了杂剧的发展。这个风俗习惯就是赶庙会。庙会是山西人民群众为祀祭祖先和神灵而举行的,是山西民间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也给商业和杂剧发展创造了条件。庙会一般村村都有,并有规定的时间。对于城镇地方,有的一年要举办多次。以山西忻府区为例,忻府区城内每年的庙会很多,如正月里忻府区的马王庙、火神庙、瘟神庙要唱驱凶化吉的吉祥戏;二月二、龙抬头,龙王庙要唱平安戏;三月三,天齐庙要为“圣母过蟠桃会”唱戏;四月,奶奶庙要唱求子戏;五月、六月关公老爷磨刀,要唱谢雨戏;七、八,大雨如麻,要唱谢龙王戏;九月五谷归仓,要唱谢茬戏……习俗如此,演戏频率如此之高,山西元杂剧能不发展和繁荣吗?

4、设立经籍所。《元史 · 太宗纪》中写到:“太宗二七年,耶律楚材设立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编集经史。”经籍所的成立,有利于文人们写作,搜集资料,阅读古代圣贤书籍,这对于资料匮乏,文化信息(除杂剧演出外)较少的元代文人们来说,无疑为他们学习和写作提供了条件。

5、成立北方书籍雕印中心。《探究山西》(2004年8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第65页中写到,宋金时期,全国逐渐形成了四个雕版印刷中心,其中北方雕版印刷中心就在山西平阳。金朝在平阳设置了最大的主持雕版印刷书籍的机构——“书籍所”。当时除“书籍所”官刻之外,还有许多个人开设刻印作坊。平阳一带官僚地主“家置书楼”,在当时非常有名。北方书籍雕印中心的成立,有利于作家们写书出书,有利于散曲、杂剧的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元曲的发展和繁荣。此外,在平阳的贾得村等地,当时就盛产麻纸,这从客观上也支持了平阳的书籍雕印。

6、山西现实。山西位于黄河峡谷和太行山丛林之间,是中国南北交流的汇聚之地,经商之地,文化交流之地,也是金元之际,北方游牧民族攻打中原的必经之地。在元代经济相对比较发达,这为杂剧演出奠定了区域优势和物质基础;但由于山西在宋、金、元三代,都处在战争要地,如金灭宋,必然要途径山西,而山西总要进行有效抵抗;元灭金,也要经过山西,山西军民也要进行抵抗,战争风险很大,再加之元代好长时间不开科取仕等原因,导致好多山西文人都非常失意,非常压抑,最后他们把自己的才华就倾泻在了杂剧剧作上,一代一代地推动了杂剧创作。最后说一下,山西的民间文化,前文已说了赶庙会,其实除了赶庙会外,还有过“寒食节”、办社火、抬花轿、扭秧歌、玩龙灯等,如在山西忻府区就有摔跤,举办 骡马交易会等民间活动,凡举办这些活动,一般都要请艺人们唱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山西元杂剧的发展,推动元杂剧走向繁荣。

三、山西元杂剧成功崛起留给我们的启示

在元代山西有元杂剧发展的诸多条件和优势。这些条件的不断形成和发展,这些优势的不断扩大和积累,再经过较长时间后,必然把元杂剧推向繁荣,使山西不仅成为当时全国元杂剧的中心,也成为当时世界戏剧的重要发展地、繁荣地及辉煌地,成为当时享誉世界的先进文化,为山西争得了荣誉。探究山西元杂剧的崛起过程及原因,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1、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须有名人带动,必须得到全民支持。

元代山西元杂剧之所以成功崛起,首先是由关汉卿、白朴、乔吉、郑光祖等这些剧作家,以及忠都秀、张德好等这些演员带动,全省人民热情参与的结果。我们今天要打造先进文化,就是要打造由名人带动、群众参与的文化、大众的文化,全民的文化,这或许是实现山西文化强省的必经之路。

2、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须有自身或外界的有利因素的推动。

先进文化要产生和发展,必须有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山西元杂剧之所以能够产生发展,与山西供杂剧演出的民间习俗、基础设施以及经籍所、印刷中心的成立等都有很大关系。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才成为元杂剧崛起的根本原因。我们今天发展山西先进文化,就是要借鉴此经验,为山西先进文化发展创造条件(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培育发展的市场,让其茁壮成长,这应该是发展文化的最好方式之一。

3、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须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相沟通。

山西元杂剧之所以成功崛起,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山西杂剧这种艺术反应了人民群众的思想,释放了人民群众的情感,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自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我想,我们在今天如果要发展山西先进文化,这种文化本身必然反映山西人民现在的思想,释放山西人民现在的情感,让文化本身与山西人民的思想情感相沟通,这样才能得到山西人民的大力支持,这也许是发展山西先进文化的又一重要启示。

山西元杂剧的产生、发展及繁荣虽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但是历史的必然,崛起的背后有其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我们现在认真研究她,就是要发现其中的原因,找出规律性认识,为我们打造当今山西先进文化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构建和谐山西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张斯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1
因为中国戏剧发源地在山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