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如题所述

唐僧即玄奘。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西天是指印度,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以为印度已经是天的西边了。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3年(629年),年仅29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并从天竺带回诸多经书,为中国的佛教发展做出贡献。贞观20年(646年),47岁的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经书657部。而在中国老百姓印象中, 《西游记》中的唐僧(玄奘)似乎是西天取经第一人。 有学者指出,其实东北和尚昙无竭一行25人, 早在公元420年就从幽州龙城(现辽宁省朝阳市)出发西行取经。 这比唐僧西天取经足足要早209年。 朝阳北塔博物馆资深研究人员董高告诉记者, 根据史料记载,昙无竭又称法勇,俗姓李,幽州龙城人。 他10多岁时就出家修行,经常慨叹佛经残缺不全, 又听说高僧法显等人曾去西天佛国取经,遂发誓效仿。 北燕太平12年(公元420年),昙无竭招集志同道合的僧猛、昙朗法师等25名和尚西行取经 。他们途经今天的青海、甘肃、新疆等地,翻越雪山大漠、绝壁深渊, 最终到达如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多个佛寺修行。 西行取经的25名东北和尚中,有12人坠崖而亡,有8人中途饿死,最终只剩下昙无竭等5人返回中国, 带回并翻译了《观世音受记经》一部。 董高认为,昙无竭等25名和尚西行取经, 从时间上比较,要晚于“天竺留学第一人”东晋和尚法显21年, 但比唐僧(玄奘)要早两个多世纪。 从佛教地位来说,昙无竭只带回1部佛经, 而玄奘带回并翻译的经、论有75部1335卷,法显带回并翻译的佛经有6部24卷。 昙无竭的历史功绩远不及法显和玄奘。 据记者查阅,1999年版《辞海》中,法显和玄奘都有词条介绍,而昙无竭则没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7

第2个回答  2017-12-15
唐僧玄奘大师西行的目的有二:
一、当时对佛法的见解不一,是非、正邪难以取舍,所以去西天印度,寻取经书梵本原典,以便释疑解惑。
二、前往西天佛国,巡礼佛陀当年圣迹,是玄奘大师多年心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