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出门远行 复述故事情节

如题所述

《十八岁出门远行》故事情节:

十八岁的“我”开始了旅程,十八岁的青春开始被放逐在一个巨大的社会环境里,等待着“我的青春”的将会是什么?“我”面对一切都如此的放松,因为“我”总是把眼前的新鲜想像成一些“我”有限的记忆中已经熟悉的过往。

甚至于“我”的小聪明让一支烟换取了免费搭车的喜悦,“我”有点沾沾自喜,出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后来变了,汽车抛锚了,一些人抢走了车上的苹果,他们甚至打伤了阻拦的“我”,而苹果的真正主人——司机却在一旁漠不关心。

最后,最后司机拿走我的行李,骄傲地离去,“我”成了唯一的受害者,孤零零站在抛锚的车前。

扩展资料:

《十八岁出门远行》创作背景:

1986年《北京文学》举办了一个青年作者改稿班,希望借此发现新人、新作,余华本不在这批青年作者中,被临时邀请来参加。

接到邀请的余华手头尚没有可以带到北京的合适小说,恰巧余华在晚报上看到抢苹果事件的新闻,于是他以此新闻为蓝本,很快地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出生,浙江海盐人。曾就职于海盐县文化馆和嘉兴市文联,现定居北京从事职业写作。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唤》、《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篇小说集《我胆小如鼠》,随笔集《灵魂饭》等多部。

其作品已经被翻译成英、法、德、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挪威、日、韩等文在国外出版。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许三观卖血记》入选韩国《中央日报》评选的100部必读书。曾荣获意大利文学基金会颁发的1998年度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以及澳大利亚詹姆斯·乔伊斯基金会颁发的2002年度悬念句子文学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八岁出门远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2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的短篇小说。

十八岁的“我”开始了旅程,十八岁的青春开始被放逐在一个巨大的社会环境里,等待着“我的青春”充满神秘。

“我”面对一切都如此的放松,因为“我”总是把眼前的新鲜想像成一些“我”有限的记忆中已经熟悉的过往,甚至于“我”的小聪明让一支烟换取了免费搭车的喜悦,“我”有点沾沾自喜,出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可后来变了,汽车抛锚了,一些人抢走了车上的苹果,他们甚至打伤了阻拦的“我”,而苹果的真正主人——司机却在一旁漠不关心。

最后,最后司机拿走我的行李,骄傲地离去,“我”成了唯一的受害者,孤零零站在抛锚的车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86年《北京文学》举办了一个青年作者改稿班,希望借此发现新人、新作,余华本不在这批青年作者中,被临时邀请来参加。

接到邀请的余华手头尚没有可以带到北京的合适小说,恰巧余华在晚报上看到抢苹果事件的新闻,于是他以此新闻为蓝本,很快的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的现代派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小说通过十八岁的“我”的眼光对现实世界做了真实的反映。

尤其是看到被抢的司机不但不愤怒,不阻挡这种抢劫行为,反而“哈哈大笑”地与抢劫者共同坐在拖拉机上,而且还抢了“我”的背包。初次阅读作品的,一般都无法理解司机的这种行为。

其实,这里面有作者的隐喻。这种行为表面上看起来是荒诞的,但仔细一想,这并不奇怪。

商品经济的大潮下,人的价值观念和传统的伦理道德受到了空前的撞击,人们的是非善恶观也发生了变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4-07
《十八岁出门远行 》中 情节分为四个部分:
1、开端:出门兴奋,黄昏到来,想找旅店
2、发展:遇到洗车,反向远行,不想旅店
3、高潮与结局:苹果遭,遍体鳞伤,找到旅店
4、结尾:回忆出门时的情景。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