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盆景多取材于梅,通称徽梅,盛于明代,流传至今,造型多扭弯蟠曲,呈游龙状,极具特色,所以梅花龙桩盆景又称为游龙梅。梅花龙桩盆景分为龙头、龙身、龙爪和龙尾四部分。
(1)龙头培养:龙头培养是梅树反复压条繁殖所得。清明前后,将梅幼树或老桩基部萌蘖枝进行压条繁殖。翌春剪离母体,移栽他处。母树经折枝和修剪刺激,当年可在基部再次萌发强壮的萌蘖枝。在桩头上选其中最强壮者作为龙身(作未来梅之主干),其余萌蘖枝仍进行压条。由于多次反复压条、修剪之故,母树基部就形成膨大而奇形的桩头,这就是龙头。
(2)龙身造型:将选好的龙身(即主干,高约1.5~2米)作左右S形弯曲(游龙弯),每弯之间用棕丝缚扎连接固定。相邻两弯之间的宽度一般为15~24厘米,下部稍宽,上部稍窄。弯的多少视梅干长短和需要而定。如梅干不够长,可在第一年做好的龙身顶部选一饱满芽,并在芽上进行短截,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使长出较强徒长枝,第二年将此枝继续作S形弯,以达所需高度。这徒长枝的弯平面可与下部龙身弯平面错开一小角度,即“掉弯”。为使龙身保持一定形状,可于弯平面中部直立一支柱,并将龙身的上、中、下部用棕丝绑于支柱上固定。
(3)龙爪枝造型:第一年一般施二弯一剪(下部可作三弯)。弯仍用游龙弯,但此弯可作成横出水平面或横出竖平面。作弯时也用棕丝连接固定。第二弯(或第三弯)作成后,将过长的前端截短,目的是促使剪口下几个芽萌发成枝。第二年再将这些枝留4~7厘米短截,其上再萌发小枝,第三年如法短截,便形成相对密的短枝群,即龙爪。以后可根据情况进行疏剪和短截,以维持龙爪枝群的相对稳定。龙爪枝的设置是两侧对称,而且下部长、上部短,整个形式大致为等腰梯形。
(4)龙尾蓄枝:当进行龙身造型时,游龙弯弯到最后一弯时,剪去主干顶梢,便成半弯。剪口下几个芽萌发成小主枝。第二年对这些枝都留4~7厘米进行短截。强度的修剪又刺激其上萌发小枝,第三年照此再短截,顶部就形成由许多短枝组成的较宽广的枝群,这就是龙尾。龙尾造型要求宽广,另外整个枝群要成一高桩馒头形。
游龙梅制作完成后,以后就进入养桩保形阶段。养桩时间越长,其观赏价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