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如题所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小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未来国家的发展高度。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可塑性强的阶段,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最好的时机。小学数学课堂是创新实践的基地,数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创新思维的火花四处开放。
引言: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思维定式还没有形成,他们愿意去发现和尝试新生事物,也愿意用自己的思想去改变一些旧有的模式,让事物的发展更符合自然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积极的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也敢于对不同的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这些都是创新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孩子们与和俱来的天性,悲剧的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无形中抹杀了孩子们的这种天性,让孩子们成了中、高考指挥棒下的只会机械学习的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目睹这一切感到无比的心痛,也下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尽量去改变这一现状。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从我做起。
一、善于发现创新思维,并将其推广和延伸。
小学生正处于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的年纪,对问题的理解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视角,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学生求异的思维方式,不要对不同于教参书的观点和解题思路持排斥的态度,给学生们制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思维自由生长。有一次,在学习六年级“正方体和长方体”这部分内容时,我在课前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个小男生桌子上摆的不是书本文具,而是一大堆剪成各种形状的纸片、纸板,面对他乱哄哄的桌面我有点生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后,我问他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他说用来搭建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还给我展示了一个长方体瞬间变成正方体的“奇迹”,孩子洋溢着一脸的自信和笑意。面对这个奇思妙想的孩子,想想刚才自己的误会,我竟有些不好意思了。结果,那天的课堂主角成了那个小男生,他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道具,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数学课。下课铃响后,全班同学持续的掌声给了他最大的鼓励,从此之后,他对数学的学习更加的一往情深。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注意引导
培养学生有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只有教师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引领学生们在这一领域开疆拓土,而且老师的创新精神会感染学生。
1.创新教学情境,对创新思维主动出击。
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多年,但是大多数教师仍旧未能扭转思路,在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中转圈圈,他们不敢将课堂交给学生,授课方式依然是讲授式,而且往往是一堂课都是自己在讲,生怕一句没说到导致孩子们在考试中出现失误。这样的做派怎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已经相当于在扼杀了。我想要想扭转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创新教学情境开始。例如,在学习“认识升与毫升”这一课的时候,通常的教学方式就是先引入概念,然后让学生记住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单位,再然后就是大量的做题巩固。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没有按常规思路出牌,而是和学生一起从家里拿来一些不同量程的量具,让学生们进行量取的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们自己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这项工作他们完全能够胜任。我只给学生们展示了学习这一课的大致步骤,认识不同量具的量程――量取――得出结论。学生们在自由操作和过程中,能够主动的把不同量程的量具搭配使用,单位换算很快就弄明白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同时,学生们对这种学习方式也表现出也极大的热情,思路相当的开阔。
2.创新课堂形式,还学生以自由的空间。
勿容置疑,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思维只有在宽松的环境里才能实现自由的驰骋,课堂不是束缚孩子的地方而是让孩子放飞思想的地方。教师要有这种认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不存在教师负责讲,学生只负责听的问题,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也要允许学生有随时的发言权,因为创新的火花也许转瞬就逝。所以,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自创了这样一套课堂模式:(1)课外预习,在这个大信息时代,学生的预习方法多种多样,上网搜索,和同学信息共享搭配课外学习小组,这都是学生们自己想出来的好主意。(2)课堂交流,每节课的前15分钟是学生交流预习结果的时间,过程中可以和自己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临时小组,以便整理对整堂的认识和理解。中间的15分钟是各小组的陈述时间,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认识进行总结,达成共识,这个过程大概用到5-10分钟。练习一律安排在课下,可以以任何方式完成――书面、网络研修等。在这样的课堂上真正突出了教师的指引者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对科学的探究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家校联合,巩固培养成果
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往往会让部分家长认为是不学无术的、不守规矩的表现,在特别看重考试成绩的今天,不围着课本和练习题转的学生会被看作是异类,所以在家中会有对学生创新表现的打压。在这一点上,教师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对学生的异向思维要保持这样一个态度:把握方向,注意引导,参与其中但不过多的干预。要让家长明白,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学生一生的学习基础,是学生各种文化素养养成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根本标志,要将这种能力竭力的培养并发扬光大。
结束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何况,不同的孩子本身创新能力就不同,要想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持久的三方――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才会有较好的成果。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的就是用心去发现孩子们在课堂上透露出来的创新火花,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保持这种能力而不丧失,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这方面的才能,让创新的源头不竭,创新的水流源源不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