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挪威的森林》一书?

如题所述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即使是你最心爱的人,心中都会有一片你没有办法到达的森林。

该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说的不过是一男子与两位女子的爱情故事。这里面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规模宏大的格局,有的只是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淡淡孤寂格调。如同村上春树许多小说一样,主角渡边君身边也存在着一对截然相反但又十分重要的女子,即是直子与绿子。前者是安静、后者是躁动;前者带有一定的黑暗色彩,后者存在着光明的意味;前者用来给主角不断的怀念追忆,后者则给主角强大的冲击力,带动活跃的气氛。而渡边君却在这两个女子之间不断挣扎,虽然不知为何会喜欢腼腆的直子,但总是逃不开她的影响。面对大胆的绿子,渡边君却常常表现出一副高冷的模样,仿佛对任何事都没多大兴趣,任凭绿子的撩拨,都安然不动。可渡边君没发现的是,其实自己早已离不开这样的生活。到明白时,绿子也已离他而去,剩下的依旧是渡边君一人。

我身旁有不少人便是因为这种格调而喜欢上《挪威的森林》,进而喜欢上村上春树。他们都说能产生共鸣,能够从故事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直子内心阴暗,安静忧郁,像极了现实生活中文静,不爱说话的女生;绿子活泼清纯,为了爱情变得啰嗦,不断挑逗自己心爱之人,像极了那些爱情大于天之人;渡边君喜欢烟酒,在情爱里挣扎,却又时常感到孤独,像极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

可是呀,口头上虽然说着喜欢,但行动上却见不到任何诚意。除了看过《挪威的森林》之外,将它擅自奉为村上春树代表作,便再也不知晓村上春树其他作品了,更别说写的好的多的《奇鸟形状录》了。这也从侧面说明孤独是世界的常态,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孤独,无论是面对热闹或是冷清的环境,都会感到一种无力感在无形之中压迫而来。按照书中的话来说,即是“哪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人情的冷暖与交际的方式使得人的思维发生着改变,渐渐的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在书中,渡边君在高中好朋友木月自杀的一年后,与其女友直子交往。在直子二十岁的生日时,两人发生了性关系,第二天直子不告而别。几个月后,直子来信告诉渡边君说她在一所位于深山中的精神疗养院接受治疗。

渡边前去探望,认识了她室友玲子,并通过她的言语知晓直子逐渐从腼腆、多愁伤感变得乐观、活泼开朗。在这段时间里,渡边君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绿子,并在绿子父亲死后与其交往。没过多久,直子选择了与他初恋木月一样的道路,自杀而亡。渡边君感到十分痛苦,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四处流浪。某日,渡边君来到直子生前所在的疗养院,经过玲子的开导,继续追寻人生的意义。村上借用烟酒与性、死亡与梦之歌,勾勒出以渡边君为代表的年轻人孤独的表达方式。孤独之后,便是迷失自我,但人不可能永远甘愿迷失,定会寻找出口突破。于是在村上的笔下,爱情与旅行,幻想与逃避成为了救赎的方式。这样的叙写牢牢地捕捉到了年轻人的心理,使其产生共鸣,也是此书畅销不衰的主要原因。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着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危机。

生活在都市的人们交际变少,内心与世界产生了隔离,社会压力又与日俱增,孤独、焦虑、迷茫的状态不断上演。村上春树在听到甲壳虫乐队的歌曲《挪威的森林》之后,灵感大发,遂根据日本那个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而写就出《挪威的森林》一书。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认为,在日益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孤独这种情绪还会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而对于前路未知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强烈。

当然,若想将此书推广到全世界,让异国他乡的人也能看懂,这又必须脱离日本作家本身的写作局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1

人们都以死亡为一切的终点,而《挪》以死亡为一切故事的开端。

十七岁的渡边是先接受了木月的死,一段关系含糊的三角恋从这场死亡开始崭露头角。

我看完全书不是很明白木月死的意义,因为他的死导致剧情中的人物发展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层层倒塌。完美的直子占据了渡边一整个青春期,却在青梅竹马的木月自杀那天起就失去了生的意志。爱一个人付出全部不计较回报的初美,更像是渡边的渴望——一个年轻时不明白的渴望,后来终其一生怀念叹息的那种。她们都因为爱情而死,这也是《挪》作为一本青春恋爱小说但却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一般青春小说的地方。主人公完全纯真。而纯真的人往往控制不好人生。所以直子也好初美也罢,她们是让我觉得比较遥远的人。反观绿子,是我觉得最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角色。她从未逼迫渡边一定要接受她,她不是电视剧里令人生厌的女二号。她会因为与渡边见面时他没有发现自己的新发型而想要和他断绝往来,她经常说出一些露骨的话,她跟随自己的心走。在《挪》的最后一页,渡边站在满是人的街头,给绿子打电话,绿子那一句“你现在哪里”让我觉得美好极了,就像一个奄奄一息的人,经历了海难之后终于漂到岸边。喜欢大团圆结局的读者们在这一刻接受了渡边绿子cp,想着他们会在某个看不见的空间里幸福美满地生活下去。没有直子,没有任何人,没有死亡。

但《挪》倒序形式的开头在理性地提示你,假设完全不成立,开头就预示了悲伤。

第2个回答  2017-11-20

《挪威的森林》

 

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年轻,在地铁上看着的时候,感受到男主角渡边在故事中的激情和落寞。还有当时对直子生病的不理解,以及对他们在一起的期待。

 

现在时间久了,细节有点模糊了,但是感动还在。尤其是里面的一些句子,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爱情观。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我们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吧,也许是思维的,我们自己也许也没有去过的,就像我们自己有时候意识不到我们的性格特点,但是身边的人竟然一下就可以说出来,我们才会恍然大悟的发现。遇到这样的人,其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般的时候,这样的人遇到了,就像给我们的生命中了蛊,要么爱情以身相许,要么友情生死相依。

 

“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的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

 

小时候,总觉得自己的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绚丽的光,我们会有爱情,会读大学,会结婚,会经历一次次的光彩照人。

 

后来,明白,事情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我们的事情,也许真的就只是我们自己关心而已,包括爱情。

 

但是,经历了伤害依然相信爱情的人,是真正的勇者。愿所有的勇者都有爱相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1-01

这本书不过是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但这并不代表这本书承载不起大家对它的厚爱。除了对青少年的心理的把握与孤寂格调的营造之外,其活泼的语言、巧妙的比喻更是一绝。死已不再是生的对立。死早已存在于我的体内,任你一再努力,你还是无法忘掉的。死并不是终结生的决定性要素。在那里死只不过是构成生的许多要素之一。

冷静客观,置之于生死之外,表达“死”不过是“生”的一部分。哲理话的语言,沉重的话题,在这里体现出完美的统一。当然,最让我觉得巧妙的还是关于爱情的奇特比喻。“比方说吧,我跟你说我想吃草莓蛋糕,你就立刻丢下一切,跑去给我买,接着气喘吁吁地把蛋糕递给我,然后我说‘我现在不想要了’,于是你二话不说就把蛋糕丢出窗外,这,就是我说的真爱。”头一回见到有人这样形容爱情,不是用特定的意象,而是用一连串的动作作为比喻。“最最喜欢你,绿子。”“什么程度?”“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到:‘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爱你,就像春天的熊。

这真是极为浪漫的表白,除了村上,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有这种能力写出这样的句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