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自称、他称有哪些?

如题所述

古代的自称,他称:

1、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2、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3、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4、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有私下,私自之意。

5、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6、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7、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

8、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9、“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10、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

11、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12、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13、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14、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15、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

扩展资料

引证解释

1、自己称呼自己。

(1)《礼记·曲礼下》:“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

(2)《后汉书·袁绍传》:“ 谭自称车骑将军,出军黎阳。”

(3)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齐于是彊,自称为王,以令天下。”

(4)《水浒传》第五九回:“几曾见出家人自称洒家?”

(5)《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话说齐景公见晋不能伐楚,人心星散,代兴之谋俞急,乃纠合卫、郑,自称盟主。”

2、自己叫作,自己认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於是东方、枚皋,哺糟啜醨,无所匡正,而诋嫚媟弄,故其自称为赋,廼亦俳也。”

3、自我称扬。

《国语·周语中》:“君子不自称也,非以让也,恶其盖人也。”

4、称其职守。

《汉书·田千秋传》:“然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於前后数公。” 颜师古 注:“言称其职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04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
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
女子自称妾;
老和尚自称老衲;
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