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该如何选品?

如题所述

“七分选品,三分运营”,这是亚马逊卖家中经常说起的一句话,这几年,面对国外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和市场变化差异,亚马逊卖家的选品已成为了重中之重。在选品过程中,不要只依靠个人的主观判断,有时候你听完厂家对产品的介绍后,觉得很好,认为这是一个好产品,这产品很不错,但是,请不要忘记应有的市场调研,数据分析。主客观相结合的来选品。

一、选品原则
1、产品潜在市场大不大
产品在未来是不是还会有发展空间,未来是不是还会增长,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需求多不多等等问题,都是我们需要去调研分析的。
例如现在的宠物用品,已经成为了我们家庭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消费者对宠物用品的需求也只增不减。
2、判断消费者的需求
全球各地区消费者的生活习惯、需求偏好、文化背景都不一样,同样的一件商品不可能适合所有地区的买家,这个时候就要去判断国外买家们对产品的需求是怎么样的了。
例如欧美地区的服装,码数基本都是要比亚洲地区的大几个尺码的。
3、产品利润
做产品,为的就是把产品卖出去,为的就是赚钱,在当今高流量成本,高运营成本的电商环境下,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产品利润,最终也是会走向灭亡的。
4、产品专利产权
有些产品很有市场,销量很好,前景很光明,利润非常可观。但是呢,就是无法上架销售,纠其原因,就是产品的专利问题。也许你偷偷的上架大卖大赚了一把,在其投诉之前将其下降,但有可能还是会将你的店铺搞垮。
产品专利问题在跨境电商中是非常明显也非常无奈的,小编建议卖家们还是不要上传有专利保护的产品,当然,如果你得到允许上架销售,那就好好赚一笔吧。
5、货源优势
对于刚开始做跨境电商的卖家,如果其所在的地区有成规模的产业带或者批发市场,可以考虑直接在市场上寻找货源;在没有货源的情况下再从网上寻找。
对于有一定销量和销售经验的卖家,针对有信心的产品,可以寻找工厂资源。
对于具有经济实力的卖家,可以对市场进行预测,产品先预售,看看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确认市场接受度之后再下单生产销售。
6、竞争对手
无论是国内的电商,还是跨境电商,价格战都是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线上搜索同一产品,不同卖家的产品价格便一目了然,分析竞争对手的数据,分析自己的优势,以我们自身的优势来做差异化。
7、物流运输方式
由于货物是运输到国外的,运输时间长、海关扣留、不确定因素多已经成为了跨境电商物流的特点。不同地区,货物送达时间也会不同,快则1-3天,慢则1-2个月。在运输过程中,物品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挤压。所以在选品时,要考虑到货物的耐挤压程度,体积大小。
产品那么多,怎么选,选什么类型的,就要看卖家朋友们怎么去选择了,而有些产品,小编建议卖家们直接放弃。

二、可放弃的商品类目
1、食品类
食品类的产品涉及到人体安全以及产品保质期,如果产品认证手续不合格,海关是绝对不会放行的。食品类产品做起来会比较难。
2、粉末,液体
粉末、液体类产品是海关检查的重点对象,清关会比较严,不能保证在运输途中不会发生泄露。比如化妆品之类的产品,不建议卖家做。
3、带电产品
带电产品并不是不能做,只是对于初期卖家朋友来说,会比较麻烦。带电产品也属于海关重点检查的对象,而且售后问题会比较多。
4、危险品类目
易燃易爆的液体、气体、固体;具有放射性的;具有腐蚀性的;有毒和感染性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比如酒精膏,硫酸,化学药品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1
有卖家倾诉自己的苦恼,辛辛苦苦选出来的产品,自己觉得该考虑到的都考虑了,但总是入仓上架就开始滞销,眼看着别人卖得很好,自己想尽办法,却死活都卖不动。
参考平时和卖家朋友们交流的经验,类似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但很多人总觉得之所以自己的产品卖不动,是因为自己的运营技能不如别人好,是因为自己比较善良单纯没Shua单,是因为自己发布产品晚而别人占了先机......当然,这些都可能是造成这种结果的诱因之一,但更有可能是你选品选错了!
很多亚马逊卖家都对“七分在选品,三分靠运营”这句话耳熟能详并深以为然,但却鲜有思考怎样的选品方式方法才能确保自己选品成功的几率更高一些。
对于选品,我自己一直是慎之又慎的。我的选品观点是“宁可错过,也不要选错”,一款产品选错,除了直接损失了前期投入的资金之外,还错过了打造另外一款产品的时间,而关键的,如果因为产品原因导致亏损过大,也会打击下一步选品和运营的信心,失意忘形的后遗症甚至可能是你准备和亚马逊说拜拜了。
在选品上,一定要谨慎。
当我观摩和诊断过多个选品失败的案例后,我发现,很多卖家之所以选出的产品没能打造起来,都是因为选品过程中考虑不详细,明明可以在选品过程中思考到并规避的问题,偏偏因为各种原因疏忽了,甚至故意无视它,也因此给自己后期的打造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为了能够让学员在选品中能够考虑全面,我在给孵化营学员上课的过程中,反复强调了很多选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简单列举,大概包括下面的八个方面:
1. 把刚需放在选品的第一位。热卖的产品有很多,热卖的非刚需产品也有很多,但从更容易打造的角度考虑,一定要优先考虑刚需的产品。选择刚需产品,潜在消费群体是聚集的,消费者购买时从需求出发购买而不是从个人偏好出发购买,成交就更容易,更便于打造出爆款。
2. 竞争热度小,相对偏冷门,要避开红海类目,着力盯着偏蓝海的类目。虽然每个人都憧憬能够选出一款日出千单的爆款,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驾驭得了大爆款。当你关注到一款大爆款时,很多大卖早就盯死了,另一方面,现在排名靠前的卖家,也许自身就是大卖,他们甚至不允许其他卖家染指该产品,他们可能会通过差评、差评、再差评的方式将新进入者赶走,所以,打造一个大爆款的过程中,你可能遭遇到很多非运营因素的干扰。但小爆款不同。一款Best Seller只能日出100单月盈利只有一两万块钱的产品,大卖家甚至都不屑一顾。但正是这类产品,往上冲容易,冲上去了守住排名也容易,一旦打造起来,每个月稳稳的一两万的盈利,甚至可以保持两三年如此,一两年的积累,一点也不比大爆款赚得少,关键是,风险小,发展稳定。
3. 产品更新换代慢,季节性不明显。只要是更新换代快、季节性明显的产品,你的利润可能永远都抵不上库存,而库存积压,带来的是资金周转率下降,带来的是高昂的长期仓储费,而最终,这些没能刚刚好卖完的产品有可能也变成了废品,把前期辛辛苦苦赚到的利润都稀释了。
4. 产品功能尽量单一,但产品组合尽量能够富有想象力。功能单一的产品便于做好品质把控,而通过批量销售、套装组合、搭配赠品等方式,又可以吸引消费者购买,两个方面结合,可以增加产品成为热销品的可能性。
5. 远离侵权。侵权是红线和底线,这是我反复给孵化营学员强调的一句话。而要远离侵权,既要积累行业常识,培养对产品对行业的敏锐观察力,又要避免有任何的投机心理。面对一个疑似侵权产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能离多远,就离多远。
6. 尽量不选敏感类产品。包括液体、膏状、粉尘、带电的、需要特殊认证的等等,这类产品也许销量好利润高,但在头程发货有难度,在运营中还会随时被下架被要求提交认证、或者补充提交认证,而这些认证又极有可能是你所不能解决的,与其被这些不可控因素折腾,不如从选品阶段就断了念想。
7. 尽量选择轻小型产品。轻小的产品,在上架销售时,可以选择小标准件或者轻小的发货方式,FBA费用更低,也可以在头程物流上自由选择,FBA费用低,头程物流成本低,就可以让自己的成本有把控,进而让自己在竞争中更有优势。
8. 竞争同行的产品评论星级较高。一个产品品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打造的节奏以及其生命周期,如果某个产品当前所有的卖家好评率都很低,那说明该产品存在着先天不可克服的质量问题,对于这样的产品,别的卖家遭遇的问题最终都会发生在你身上,与其在打造过程中遭遇不测,不如在选品阶段就尽量避免。
上述8点是我在给孵化营学员上课的过程中所经常强调的,但选品中要思考的细节肯定不止这些,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细节点一点点的收集整理,将他们作为选品中必须衡量的变量,我们就可以放大选品成功的几率了。
希望上述分析对你的选品有所帮助,欢迎点赞,也欢迎留言,发表你的看法,分享你的选品经验。(来源: 公众号海象跨境)
第2个回答  2023-04-15
选品的底层逻辑
1、因地来制宜:不同市场要差异化选品
跨境卖家面对着广阔无垠的市场,但这些市场也是各有各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要清楚每个市场是有不同的消费能力的。
欧美市场通常用户对客单价较高的产品接受良好,并且愿意在网上购买各种用品,包括基础用品和其他用于装扮或玩乐的产品。
但如果是新兴市场,就要考虑用户对于网购的接受度。就像我们国内电商刚开始的那几年,大家都很少在网上购买贵重物品,一些客单价较高的产品会让用户望而却步,觉得不太敢相信。
2、开源先节流:尽量少花不该花的钱
不论任何行业,作为卖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成本问题。
影响产品成本的问题一定要优先考虑,尤其是刚起步的卖家。
比如确定目标市场之后,可以先不急着考虑要做什么类型的产品,可以先圈定产品的体积大小。
因为我们需要考虑自己的物流成本,FBA的卖家还需要考虑库存成本。
体积太大的产品会大大增加成本,有那些钱可以留着解决更多问题,对吧?
3、先稳再求进:尽量选择刚需商品
顾名思义,刚需产品就是必须人们要有的东西,比如说生活用品。我们都知道,选品要尽量选择市场和需求量都比较大的产品。而刚需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只要价格合适,成交会比较容易。
我们很多朋友应该都知道许多商品在一定时期销量会十分可观,所以也会想着去做一些季节性的产品来赚一笔快钱。
但是这里面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考虑。
比如在这种时期往往会出现流量高峰,可能会带来库存和资金上的一系列问题。
而刚需产品销量稳定,市场需求量很大,不会出现销量突然剧烈波动,影响供货和仓储的情况,也不会出现被用户和平台突然挤出局的情况。
4、独辟蹊径:发掘利基市场
对于新手或者中小卖家来说,相比于热门市场,运营利基市场的产品会更容易一些。
很多人会把利基市场和冷门类目的产品混淆。其实,利基市场并不等于冷门产品,指的是那些有发展前景,市场可以进一步拓展的小众类目。
一般来说,大卖都会把重心放在大众热门品类,利基市场的门槛和竞争烈度都会比较低,没有品牌效应,用户在选择产品时更加愿意尝试新的品牌,普通卖家打入市场没有那么困难。
这样一来初期选择利基市场避开与行业大佬的正面冲突,充分挖掘利基市场的消费潜力,完成品牌积累的第一桶金。
等做成熟之后,可以考虑开发更多的小众市场或进一步向上发展。
5、恰到好处:选品要折中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有个非常智慧的思维叫持中守正。
强调的就是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个度,不要太极端。
在客单价的选择上,我们虽然要考虑用户的接受度,也可能有的朋友还会觉得说利博无所谓,可以走量取胜。
但是这里面还是那个问题,低利润的产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给物流和供应链都造成压力。
而且还得保证整个流程把控得非常到位才能真正实现薄利多销,对新手极不友好。
而高客单价的产品利润更高,虽然在销量和转化上会稍稍逊色,但至少出一单就有利润,容错空间更大。
同时也不要去选择一些比较新奇的、比较奇特的产品,尽量前期维稳为主。
5、借力打力:善用数据分析工具
相信卖家基本都有一些数据分析工具,选品决策做一些参考。
这一点非常好,毕竟工具总是能够让人提高效率,并且节省很多的精力,用来思考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而且现在随着跨境市场越来越成熟,市面上的各种分析工具也是层出不穷,功能也日趋完善。
在使用工具的人越来越普遍的大环境下,大家可以酌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不求快人一步,至少不要被甩的太远。
当然,工具只是辅助,我们还是需要去多关注市场变化。
如果有兴趣,可以一起学习交流,(v: mjsq9924)
第3个回答  2020-02-24
小连这边将先前选品相关的专栏文章整理了以下八个点供楼主参考:1.把刚需放在选品的第一位;2.选择竞争热度小,相对偏冷门,要避开红海类目,着力盯着偏蓝海的类目;3. 选择更新换代慢,季节性不明显的产品;4. 产品功能尽量单一,但产品组合尽量能够富有想象力;5. 远离侵权;6. 尽量不选敏感类产品;7. 尽量选择轻小型产品;8. 竞争同行的产品评论星级较高。

以上,希望能对楼主有所帮助。
第4个回答  2020-03-04
用亚马逊卖家行业内常用的一句话,"选品用卖家精灵,测评用AmaRank"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