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江下游入湖口段(ZK3孔)第四纪地层

如题所述

ZK3孔位于洞庭湖东南部湘江入湖口附近的湘江西岸,湘阴县南躲风亭乡仁寿村,钻孔揭露孔深34.03m。根据钻孔揭露的岩石地层将其从老至新分为更新世早期晚时湘阴组(Qp1xy)34.03~32.53m,更新世中期洞庭湖组下段(Qp2dt1)32.53~19.60m,更新世中期洞庭湖组中段(Qp2dt2)19.60~9.19m,更新世晚期安乡组(Qp3a)9.19~3.78m,全新世中期团洲组(Qh2t)3.78~3.33m,全新世晚期赤沙组(Qh3c)3.33~0m。

1.更新世早期湘阴组(Qp1xy)

由下部含砾细中砂层,灰色灰黄色粘土质粉砂与粉砂质粘土层,灰黄色含砾中粗砂层,灰色、 灰黄色泥质粉砂层夹灰白色粘土层和上部灰黄色粘土层组成。 为水动力环境变化较大的河湖相沉积组成,表明湘阴组上部沉积处在沉积环境相对变化较大的情况下。 厚度1.50m

2.更新世中期洞庭湖组下段(Qp2dt1

主要由下部灰色灰黄色含砾粗砂,白色含砾中粗砂,灰白色粗砂黄色粘土,黄色砂质粘土,上部红黄色网纹状粘土组成。 说明中下部主要是以河流搬运的砂及少量细砾石沉积物,而上部是以缓流至静水搬运的粉细粒及粘粒的沉积物,上部粘土层的黄色和红黄色网纹状粘土表明沉积后经过地表暴露,同时经过较长时间湿热气候下的红土化作用。 厚度12.93m

3.更新世中期洞庭湖组中段(Qp2dt2

下部黄色泥质含砾中粗砂,黄色砂砾石层,上部灰色砂砾石层。 砂砾石成分相对较复杂,砾径变化较大,大者达8cm,砾石圆度多以次圆—次棱角状,说明此时段沉积主要为强水动力条件下典型的河流冲积成因。 厚度10.41m

4.更新世晚期安乡组(Qp3a)

下部为黄色含砾中粗砂,砾径0.2~1cm,圆—次圆,上部为黄色粉砂细砂层,表现为河流相的沉积为主,但水流活动强度相对较前期要弱。 厚度5.41m

5.全新世中期团洲组(Qh2t)

沉积物为黄色粘土质粉细砂夹薄的砂砾石层,见有人工烧制的砂砾结块,表明沉积物形成时为较缓的河流相沉积,可能出现过人类活动的干扰。14C测年资料为(4747.5±42.5)a(BC)。 厚度0.45m

6.全新世晚期赤沙组(Qh3c)

沉积物底部为黄色泥质粉砂层,中有含细砾石中粗砂包体,砾径很小 0.2~0.5cm,次圆—圆状,褐黄色粉砂质粘土,褐黄色粘土质粉砂层,含较多铁锰细粒,有红色火烧块,黄褐色粘土含粉砂,含铁锰结核,有红色火烧土块、 石灰残块等,同时显层状,最上部为近代人类活动产生的杂填土层含砖瓦碎块,在褐黄色粉砂质粘土中是14C年龄为(320±70)a(AD)。 厚度3.33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