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是为了救亡图强而英勇就义之人,分别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清朝统治着给他们扣上了反贼的帽子,老百姓们信以为真,所以他们被处死的时候百姓才会拍手叫好。鲁迅先生曾经对此作出抨击:“先觉的人,历来都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排挤、压迫、放逐、杀戮,中国人格外凶。”
每一场变革势必会有人流血,但是每每想起戊戌六君子,还是觉得十分心痛。戊戌变法的本意是好的,如果能够成功,清朝可能还有机会翻盘。慈禧又何尝不想大清变强盛呢?这样她才有资本享受生活啊,但是这延续了几百上千年的封建制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废除的。
维新派在改革的过程中太过激进,废除科举制,还宣扬中英美日合邦,这已经损害了以慈禧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在当时慈禧才是掌权人啊,得不到慈禧支持,变法注定会失败。但是老百姓能知道真相吗?在当时没有网络,通信不发达,清朝完全有能力将消息封锁,老百姓看到的只是清朝统治者愿意让他们看到的。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百姓认为只有忠君爱国才是对的,而戊戌六君子则是他们心目中的乱臣贼子。
清朝统治者对百姓说戊戌六君子是反贼,那么百姓就信以为真,他们没有思考的能力。一旦有人提出质疑,那么这个人也会被视为逆贼。他们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甚至还对戊戌六君子恨之入骨。他们就是被封建思想荼毒得太深,以至于别人想要拉他们一把的时候,他们还要在背后诬陷捅刀,可悲又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