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药》段落大意

如题所述

分四个部分:

1、(第一部分内容)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华老栓到刑场买“药”

2、(第二部分内容)当天早上,小栓在茶馆吃“药”

3、(第三部分内容)当天上午,茶客在华家茶馆谈“药”

4、(第四部分内容)第二年清明,华大妈为小栓上坟。

《药》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通过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暗中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扩展资料:

文章的一些艺术特色:

小说写两个家庭的悲剧,有着深刻的寓意:一个家庭的儿子死于愚昧,而造成愚昧的是反动统治阶级,说明这不是一般的药所能奏效的,急需寻找新“药”;另一个家庭的儿子为革命而死,他的牺牲也不是救治社会的“药”,要使中国新生,还需要寻找新“药”。

两家的姓定为“华”“夏”,意在表明这正是华夏民族的悲剧,中国社会的悲剧,当时革命者急需寻找救治中国的新“药”。小说虽然还不能写明这新“药”是什么,但显然为即将到来的一场新的革命提供了借鉴的材料。

在人物描写方法上,作者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往往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以前从华大妈那里接过“一包洋钱”,“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写他到丁字街站在人家屋檐下,看到有几个人“从他面前走过去”,又“按一按口袋”。

这些动作,反出这个穷苦的小茶馆主人对血汗钱特别珍惜。华老栓出门后“跨步格外高远”,表现了他的兴奋和满怀希望;写华老栓向康大叔买人血馒头时,“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表现了他的惊讶和恐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老栓的儿子得了肺痨,现在话就是肺结核,那个时代里是治不好的绝症,当时人们流传人血馒头可以治好,所以老栓花了大钱买下了从判党(共产党)斩首时染好的血馒头,回去蒸给小栓吃,可惜他的努力只起到了安慰作用,小栓最终还是死了.和他的坟临近的地方是那个被斩首的革命党(夏家的小儿子)的墓,他的墓上有一圈鲜艳的小花,但小栓的却什么也没有……
《药》是一个比喻。救国的重任,在鲁迅看来,绝不是小资产阶级发动的革命所能胜任的。因为其脱离工农的固有缺陷,使他们在国家政治力量对比中始终软弱无力。尽管那些内心有着真诚的为救国不惜付出生命的热情的人,到死也得不到普通群众的理解,更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最终为国捐躯,身首异处,自己的鲜血却被没觉悟的老百姓当作治肺痨的迷信药物吃掉。
《药》的明线是描写群众愚昧;其暗线歌颂了革命者的献身。用人血馒头将明暗两条线索连结起来,就更加突出了群众的愚昧,但却又使献身的革命者感到了一种难以忍耐的悲哀和孤寂。作者所揭示的不是夏瑜有什么错误和缺点,而是群众身上的弱点。并且不是一般的揭示,而是把这种弱点和革命、革命者联结起来,更加深刻地加以揭示。诚然夏瑜是孤寂和悲哀的,但作者并没有剖析他这孤寂和悲哀的主观原因,比如“脱离群众”之类,而是着重在揭示造成这种悲哀和孤寂的客观原因。就在剖析客观原因的时候,作者也不是着重在揭示反动统治者的凶残和狡猾,而是侧重描绘群众的麻木和愚昧。这就是说,革命者的悲哀和孤寂是因为深味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之故。鲁迅曾经与友人谈及这篇作品,他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捷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⑥我们认为鲁迅的这一段话已经清楚地说明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如果需要我们做出概括的话,《药》的主题就是:群众现在还很愚昧,他们对于革命本是迫切需要的,然而他们却毫不觉悟,甚至敌视革命。要革命,就必须用科学的、民主的思想,把他们从孔孟之道和封建迷信的长期统治下解放出来,否则,革命的成功就没有希望。

参考资料:sername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13
谔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