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一条隧道对原生态有什么样的影响?

如题所述

这个回答仅针对山岭隧道,即穿越山岭的隧道,城市地铁隧道不在本回答的范围内。目前对隧道工程生态效应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 物理效应 包括围岩应力改变,水文循环改变,地面沉降等 2 化学效应 包括水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 土壤污染等 3 生物效应 对工程影响范围内动植物的影响。其实根据上面的介绍,基本上应该有个概念了,这里重点说一下水文循环的改变吧,因为这个是最无法避免的因素,像其他因为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某些植被的破坏或污染,都可以在后期进行补救,问题不大,无非是多花点钱而已。隧道的防排水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个大难题,所谓十隧九漏,说的就是防排水问题。山岭隧道在开挖过程中,根本不可能避开地下水的循环路径,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对本身的地下水循环系统造成破坏,而且要将施工后的地下水循环系统还原成最初的样子几乎是不可能的,要达到接近的效果都很难。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地下水位过高会引发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等,过低会引起土壤干化、沙化和天然植被衰败,这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区域存在一个合理的地下水位,如地下水保持在该水位就会使生态环境往良性方向发展。否则就会向恶性方向发展。埋藏在山体中的岩石或土体里分布着大量的空隙,这些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也是地下水的循环路径。隧道开挖不可避免地会破坏某些地下水的储存点和转移通道,造成地下水重新分配,从而形成新的含水层和水文循环路径,而原来某些含水层和水文循环路径中的地下水可能减少甚至枯竭,这些导致隧道区域局部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植被枯萎甚至死亡。进而恶化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地表水和泉、井枯竭;工农业用水缺乏;地表沉降;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等。举个栗子吧,京通铁路桃山隧道施工过程中大量涌水导致地表水“四道沟”所有泉水干枯,从而截断了该沟下游发电用的水源和农业用水。至于解决方法,也只能是结合工程前期勘察及施工过程中的反馈,尽可能地采取措施降低对地下水的影响,“以堵为主,限量排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6

最主要是地下水位的影响。凡事工程都怕水。隧道修建一样需要降地下水位,以保证开挖时围岩的稳定。而且隧道防水也是工程中的一个重点。因此,经常会出现隧道修建完后,山上一些地方地下水枯竭了。我们老师经常提到,说由于修建隧道,住在山上的老乡经常找施工队麻烦,原因庄稼种不活了。不过我这也是比较笼统的回答,毕竟还是本科生。但是,现在工程都越来越注重环保,我们老师也经常强调,如果将来让我们做设计,一定要妥善处理地下水,防止对生态造成破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