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的通假字

如题所述

七年级(上册)
例句 通假字(读音) 本字 出处
1 项为之强 “强”(jiāng) “僵” 《童趣》
2 不亦说乎 “说”(yuè) “悦” 《〈论语〉十则》
3 诲女知之乎 “女”(rǔ) “汝” 《〈论语〉十则》
4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智” 《〈论语〉十则》
5 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现” 《西江月》
6 一切乌有 “乌”(wū) “无” 《山市》
7 裁如星点 “裁”(cái) “才” 《山市》
8 尊君在不 “不”(fǒu) “否” 《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攀” 《伤仲永》
10 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才” 《伤仲永》
11 对镜帖花环 “帖”(tiē) “贴” 《木兰诗》
1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耶” 《孙权劝学》
13 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智” 《两小儿辩日》
14 满坐寂然 “坐”(zuò) “座” 《口技》
15 止有剩骨 “止”(zhǐ) “只” 《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2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的“汝”和“知”
2.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的“善”
3.“对镜帖花黄”的“帖”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
5.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的“知”和“女”
6.“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还”
7.“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的“齐”
8.翁曰∶“无他,但手孰尔。”的“尔”
“以”和“而”字的解释:
“以”:
1.可“以”为师矣:凭借
2.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介词,用
3.天下之“以”躁急自败:因为,缘故
4.“以”为且噬己也∶以为,认为
“而”∶
1.马无故亡“而”入胡:然而
2.俄“而”命母弟慕利廷:时间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06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攀” 《伤仲永》
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才” 《伤仲永》
对镜帖花环 “帖”(tiē) “贴” 《木兰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耶” 《孙权劝学》
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智” 《两小儿辩日》
满坐寂然 “坐”(zuò) “座” 《口技》
止有剩骨 “止”(zhǐ) “只” 《狼》
第3个回答  2010-12-06
强,通僵

参考资料:童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