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三次出兵北伐,为何都不让石达开挂帅呢?

如题所述

1864年7月,忠王李秀成在监狱中写下数万言《自述书》,阐述自己参加太平天国运动之经过,并点评首义诸侯王,总结太平天国灭亡十大原因。李秀成总结太平天国灭亡十大因素时,有三点跟北伐有关:林凤祥、李开芳带兵北伐;曾立昌带兵援救北伐军;秦日纲带兵救援北伐军。《李秀成自述书》言:“误东王让林凤祥、李开芳带兵扫北;误调曾立昌去救援,在临清惨败;误调秦日纲去救,在杨家店败退。

杨秀清三次出兵北伐,究竟是否有错,暂且不谈,却可以证明杨秀清对北伐非常重视。要知道,为救援林凤祥,杨秀清放弃扬州,并从西征战场抽调军队,组建北上军团,让曾立昌挂帅出征。杨秀清重视北伐,三次出兵北上,为何骁勇善战的石达开不能挂帅呢?

1853年5月,杨秀清派遣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2万老兵北伐,目标是夺取燕京,将咸丰赶回东北老家,“间道疾趋,勿贪攻城略地,以靡时日”,也就是实行“闪电战”,要快速进兵。林凤祥是猛将,麾下2万老兵战斗强悍,不到半年就抵达天津郊外,威震燕京。

北伐军进展顺利,但远离后方基地,粮食、衣物、弹药、兵力等补给跟不上,林凤祥处境艰难,只能向天京求助。1854年2月,杨秀清从各大战场抽调军队7000余人,让曾立昌挂帅出征,北上救援林凤祥。结果,曾立昌贪图攻打城市,在临清惨遭失败,几乎全军覆没,曾立昌纵身投入黄河自尽。

临清惨败,曾立昌投河自尽,北伐军处境更加危险。如此,杨秀清册封秦日纲为燕王,让他带兵北上。结果,秦日纲在杨家店战败,半路跑回来,理由是“北路妖兵众多,单兵难往”。此后,西征、天京战场同时告急,杨秀清再也没能组建援军,林凤祥军团覆没不可避免。

无论是资历,还是军事经验角度看,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曾立昌、秦日纲等都要比石达开逊色一点。但是,杨秀清三次出兵北上,林凤祥、曾立昌、秦日纲等分别担任主将,挂帅出征,而石达开却没有机会。其中原因,与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内部分工有关,石达开主要工作不是带兵作战。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首义诸王”有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东王杨秀清主管全国军政事务,北王韦昌辉主管天京卫戍以及水师,翼王石达开则主要管理地方民政以及对外工作。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等,因中途阵亡,无缘定都天京后分工。

从《李秀成自述书》中可知,李秀成早年都是追随石达开管理民政,在安庆推行改革,建立地方基层政权,巩固太平天国统治。石达开进行“安庆易制”,奖励农耕、发展工商业、建立基层政权、选拔官吏,协助杨秀清处理政务。所以,定都天京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带兵打仗不是石达开主要工作。

为扭转西征颓势,杨秀清让石达开督师,带兵去江西作战,阻止曾国藩湘军进犯。1855年1月,石达开取得湖口大捷,击败湘军,并乘势反攻湖北,第三次攻克武昌,扭转了西征局势。石达开挂帅西征时,僧格林沁、胜保两大军团数万精兵将林凤祥围困在连镇,北伐军处境险恶。但是,相对于西征,此时北伐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两大战场同时告急,杨秀清只能“牺牲”北伐,全力救援西征战场,确保长江中游稳定。

熟悉太平天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杨秀清手握政权、军权、教权,集三权于一身,地位非常显赫;天王洪秀全是虚位元首,临朝不理政,是一种象征性存在。杨秀清能够独揽大权,主要靠表演“跳大神”,取得“天父传言”权力,这在政教合一的太平天国,无疑是最高首领。

杨秀清凭借“跳大神”,一步步独揽军政大权,但并非一帆风顺。因为,杨秀清前面还有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首义诸王”存在。萧朝贵、冯云山中途阵亡,韦昌辉、石达开则成为杨秀清劲敌。相对于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都具有强大的家族势力,分别带领数千兵马参加金田起义,直属武装力量众多,不可小觑。

石达开麾下兵马众多,家族力量强大,这是杨秀清重点防范之对象。石达开挂帅北伐,建立赫赫战功,提高自身威望,对杨秀清而言不是好事。所以,杨秀清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让“首义诸王”挂帅出征。例如西征,太平军遭遇惨败,局势严重恶化时,杨秀清才舍得让石达开挂帅出征,否则就“雪藏”起来。

杨秀清三次出兵北伐,主帅分别是林凤祥、曾立昌、秦日纲,骁勇善战的石达开则没有机会挂帅。究其原因,杨秀清想大权独揽,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给“首义诸王”挂帅出征,以免他们建立战功,树立威望,威胁到自己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2
杨秀清之所以不让石达开挂帅,是因为石达开的军事本领很高,他不想让石达开抢得军功。
第2个回答  2020-12-12
因为石达开在太平军中名望很高,而且立下过很多的战功,所以杨秀清担心再给石达开立功的话,他的名望会超过自己,所以不让他挂帅。
第3个回答  2020-12-11
我认为杨秀清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大权独揽,而不到万不得一的时候,一般不会给首义诸王挂帅出征的机会,避免他们建立战功,树立威望,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