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试卷的题目抽样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有较好的代表性,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最好是设计测验蓝图。测验蓝图是编制试题和试卷的直接依据和规范,一般用反映测验内容和学习水平的命题双向细目表表示。设计测验蓝图主要采用以下步骤:
1.确定测验内容要目。
测验内容要目,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而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设定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成为测验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效果来体现的,教学的良好效果,表现在教学内容给学生的增益上。若一项内容不能给学生任何增益,则说明该项内容没有什么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总体上总是会对学生产生增益的,但根据测验目标分解为若干内容点以后,未必所有内容点都会对学生产生增益,像有些可能在教学之前学生就已经达到规定目标的内容点等,就不应该再列入测验内容。
确定测验内容要目,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教材章节或单元名称依次罗列;二是根据教学内容知识块分别罗列。譬如,英语课程内客可以分成语法、词汇、阅读、综合填充、听力、写作等几个知识块。
2.确定考试科目应考查的目标层次。
确定某科目应考查的目标层次时,最好要从学科内容特点出发,以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确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借鉴某种教育目标分类方法,有创造性地进行,以符合实际需要。根据国内教学实际特点,学科测验中对考查目标的分类也可以有我们自己创立的方法。比如在考评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状态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加以把握:第一个层面是体现学科基础性的知识,这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层次,或者说是学生应当熟练掌握的那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第二层面是体现学科发展性的知识,这是师生双方需要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落实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科的基础性知识起着发展与提高的内容层次。第三个层面是体现学科中一般性或苛刻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后续课程内容的学习不是不可或缺的,只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些高难度的或者是拓展知识面的要求。这三个层面的学科知识体现了共性要求到个别化要求的变化。第四个层面是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只学不用或者只会学不会用,这不是我们现在所要求的教学与发展。学科考试评价必须树立新的知识观和价值观,对知识的应用还可从三个水平来把握:一是知识的简单应用;二是知识的综合应用;三是知识的创造性应用。
3.合理确定各项权重。
首先是确定各项测验内容要目下的权重。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和分配比例,以及测验性质和其他因素,对列入测验范围的内容要目或内容点,赋以合适的相对比重即权重。该比重是测验试题数量、测验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
其次是把每一项考试内容的分数比重逐一分配到若干必要的测验目标层次仁去,形成网格状的分数分配方案,即命题双向细目表。在对能力目标赋予相对比重时,除考虑学科特点之外,出应强调高级目标的相对重要性,以促进学生高级智能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时候我们也要将命题双向细目表加以适当改进、调整和扩展,从而能够包含更广泛的考查目标和特殊的学习成就。这种扩展有时也加入某些不能用纸笔测验加以评价的目标与学习成就,以提高学业成就测验的功效,体现更为全面和多元化的成就评价观。
设计意图:切合实际,设计出有效的测试意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