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思进取选择躺平,家长越想拉回正轨越有可能偏离,怎么办?

如题所述

1. 学会放下焦虑,不传递工作压力
适当的焦虑能够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激发能量实施措施,完成目标。然而,过度的焦虑会让我们停滞不前,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焦虑作斗争。对于孩子来说,当家长感到焦虑时,孩子也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在这样的心态下,孩子会在潜意识里花费大量时间与焦虑抗争,处理事情的积极能量就会被削弱。父母必须首先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情绪,立即调整,并有意避免将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实际上,没有不积极的孩子,只有不快乐的孩子。
2. 聆听孩子的难题,寻找处理答案
孩子表现得不认真可能只是一个表象,背后是什么呢?家长在孩子下结论之前,应该退一步,仔细观察或了解孩子遇到的问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一段时间,女儿表现得无精打采,跟妈妈说不想去上学了,工作也不好好做,母亲了解原因后,她对女儿说:这世界上没有鬼,你不要瞎想。父亲听后,并没有说这世界没有鬼,而是问女儿,那个让你恐惧的鬼长什么样子?女儿说是黑色,看不清楚,我一看到他,他就会消失。在聆听过程中,父亲捕捉到一条信息,女儿常常在放学的路上看到鬼。因此父亲连续几天提前下班,跟踪女儿,想要知道女儿看到的鬼究竟是什么。第三天,父亲看到一个戴着帽子的中年男人在追踪自己的女儿,父亲报警制服了这个男子,防止了一场风险,并且也解开了女儿心里恐惧的心结。问题解决了,孩子自然也就回到了专心学习的“正规”上。倾听,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尽量不要否认孩子的言语,也千万不要根据孩子表现的下定义,而是要像这名父亲一样细心了解和聆听,再思考解决问题。
3. 重视孩子的天赋和兴趣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言外之意是“你要听我的”。应该没有人听到这样的话还会感觉不错吧?孩子也是一样,当父母以各种手段规定孩子按照自己的希望生活与行为时,孩子的主体性就会被压抑,缺乏主体性的孩子通常只能寻找其他方式来满足自主感的需求。我们也不否认家长们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但孩子成长需要父母给孩子探索自己特长兴趣和爱好机会,也要给孩子获得自主感的机会,俗话说的“360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为什么不给孩子想做的事情留出一点空间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