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峰战地采访经历

如题所述

在烽火连天的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2011年8月21日,中国记者蒋晓峰,这位凤凰卫视的出镜记者,与36名外国同行一起被困在市中心的里克索斯酒店。当天,一枚弹片意外击中了他房间阳台的玻璃窗,局势紧张万分。直到8月24深夜,他才得以撤离。

蒋晓峰出生于1972年,宁波海曙人,自小学业优异,1992年进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波斯文专业。毕业后,他在新华社工作,曾担任驻伊朗和巴格达的记者,是唯一全程见证萨达姆审判的中国记者。2009年,他加入了凤凰卫视,投身战地报道。

在伊拉克战后一年八个月的动荡岁月里,蒋晓峰面临被绑架甚至生命威胁的危险。他的家人对他的安全深感忧虑,母亲俞女士担忧得几乎白了头,父亲则收集他的报道照片,为他祈祷。尽管家人不舍,但尊重他的选择,理解他的记者使命。

在的黎波里,蒋晓峰身处炮火之中,他的朋友和家人密切关注他的安危。2011年8月23日,他通过邮件向家人报平安,表示在大使馆等待撤离。经过多日紧张等待,24日晚,他和其他五名记者被中国大使馆接出,安全回国的希望在望。而他的妻子则通过iPad时刻关注他的最新动态,iPad在这个特殊时期扮演了爱的“邮差”角色。

蒋晓峰的敬业与专业令人敬佩。在CNN的镜头中,他即使在战火中,也能全身心投入采访,即使站着也能在墙边打盹,显示了他作为一名专业记者的素养。在等待撤离的间隙,他还能抓住机会进行采访,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敏锐和坚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