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以身作则的句子

如题所述

1、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2、当我们向父母索要的时候,父母只怕给予的不够。

3、做孩子最失败的,就是既厌恶父母设计的人生,又怕走错路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4、父母的年纪比较大了,要改变一个成年人的观念总是困难的,在许多地方,便必须请青少年包涵父母,谅解父母,更重要的是,将来一旦本身完成学业,成家、之后,也有子女时,再不犯同样的错误,做一个开明而得子女信赖的人。

5、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 。

6、你的父母在为你拼命,这就是你需要坚强的理由。

7、很多时候,不和父母吵架,是最基本的孝顺。

8、孩子,父母的责任,是把你抚养成人,给你力所能及的关心,成长的路上,最重要的决定,其实往往需要你自己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8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无论给孩子什么教训,无论每天给他什么样的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的行为能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是他监护人的行动榜样。”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时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17
有生之年对生我之人尽善尽孝,对我生的人树立为人处世的榜样,凡事,从我做起!
第3个回答  2020-09-08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第4个回答  2020-12-10
1、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和“身教”相比,身教的效果要大得多。父母对孩子谆谆教导,其影响力不及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在心理咨询门诊,人们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有三分之二和父母的行为有直接联系,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父母为人处世、行为规范的折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孩子的行为过程有着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年幼的孩子缺乏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首先是通过感觉,也就是直观表象来认识外界事物。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他们所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说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第一个榜样。许多子女的行为举止之所以像父母,与其说是遗传不如说是早期模仿的结果。道德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行为规范,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个性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家长对美丑、善恶、是非的态度都会影响到孩子。如果家长为人诚恳,言行有礼貌、讲文明,孩子看得见、学得到,天长日久就会起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长对别人的态度粗暴,行为失态,缺乏教养,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大可能的。
2、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折射。而家庭教育又不像学校教育那么系统和规范,家长的行为有意无意中都会影响到孩子,家长的言行不一,无论他(她)对孩子如何说教,也难使孩子心服口服,甚至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人生采取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身为家长必须随时随地检查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行为规范教育孩子。家长要求孩子相信的道理,自己首先应该相信;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家长要求孩子不做的事情,自己也不做。即使家长偶然疏忽做错了事,也要放下家长的面子,向孩子说明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有利于孩子辨别是非,知错必改和实事求是。如果说循循善诱,晓之以理是家庭教育基本方法的话,那么身教更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每个家长都要注意做到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