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会流行的众多俗语中,关于穷人和富人的争论特别多。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就是一句十分经典的俗语。
说的是穷人很容易因为境遇贫苦,而生出一些害人害己的奸计;而富人则往往因为衣食无忧,会做一些有良心的事情。
相信很多人在看到这句俗语的释义之后,都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穷人就会奸诈,而富人则有良心呢?是这么回事吗?
《孟子·滕文公上》中,有
“为富不仁矣”
的说法,古代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不仅没有一点儿仁慈心肠,而且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还会心狠手毒。
从这一点来看,“富长良心”与“为富不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简直就是南辕北辙。
实际上
“为富不仁矣”
后面,还有一句话
“为仁不富矣”
,说的是一个仁爱的人,就不能发财致富,虽然看似前后表意矛盾,但实际上则是说做事应该有度。
第一、穷生奸计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是《白毛女》中穆仁智的一句台词,可以解释为
越穷越见鬼,越富越感恩
。
有一部分人因为祖辈都是穷人,所以就会因为穷怕了,而动歪心思,而富有的人,则想着感恩回馈社会。当然,这句俗语所表达价值观并不完全正确。
“穷生奸计”中,蕴含了贫富歧视的概念,在古人的思想中“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穷富,皆由命运决定。
所以穷人要想变成富人,除非是命运转变或发横财。在古代社会,有很多勤恳种地的穷人,最后反而要忍饥挨饿。
但是也有一部分不甘于贫穷的人,他们为了能够获得财富,不惜铤而走险。
因为在古代社会,如果穷人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在这种前提下为了能够活命,不得不去做一些杀人放火的事情。
或许有人认为,穷人为了生存,做出了一些丧尽天良的事情,也有情可原。
大家如果回过头来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穷虽然是现状,但如果忘记了勤劳致富,去杀人越货就犯下了滔天大罪,即使是穷人,也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二、富长良心
杜甫在诗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曾写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其实就无情的贬斥了为富不仁的行为。
世人对富人的印象都很差,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有一种
仇富心理
,认为所有的富人都是蛇鼠一窝。
但事实上,古代很多富人也非常有良心,每当遇到大灾之年时,富人就会搭建粥棚施粥于难民,很多难民也因此而生存了下来。
甚至为了赈济灾民富人们,还会捐钱捐物,帮助难民渡过难关。这其实也体现出了富人群体中,为富“仁”的一个方面。
虽然有人说,富人可以轻易获得穷人们梦寐以求的财富。甚至拥有很多穷人,一辈子都无法获得的东西。
所以他们才会将部分钱财,捐赠出去做好事或赈济灾民。这其实只是富人的九牛一毛罢了,但对于穷人来说却是天文数字。
相信大家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都能够看到富人施舍钱财的桥段。比如遇到乞丐行乞的时候,一般都会大方的甩出几个铜板。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富人会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或者说在各种灾难中捐款捐物。虽然体现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但就其本质这是富人的良心发现。
实际上如果大家能够从根源上,去分析富人的良心就会发现,富人之所以富有主要是祖辈积攒,以及个人努力的最终结果。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富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所以根本没有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比富有的人指指点点。
现实社会中也有很多穷人,他们连自己都无法养活,又怎么可能谈到捐钱捐物呢?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被资助的对象。
所以也没有必要逼迫穷人,像富人一样有良心。只要他们不为了财富铤而走险,或者说走下坡路就已经是万幸了。
结 语
按照古人的想法穷富是命运所致,所以古代社会中的很多穷人,根本不会想到勤劳致富。虽然他们每天都干的比较繁重的体力活,但最终也只能获得比较微薄的收入。
长期在这种生活环境中生存,久而久之就会心生歹念,而富人由于拥有了很多财富,所以才有能力去帮助更多人,古人总结得很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