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指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财务管理 指标是什么?有什么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下面我为你带来的财务管理指标吧,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常用财务管理指标公式

  各项财务指标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3.己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4.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二.营运能力分析

  (一)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

  劳动效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或净产值÷平均职工人数

  (二)生产资料营运能力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2)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存货×360÷主营业务成本

  (3)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周转期(天数)=平均流动资产总额×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2.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3.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三.盈利能力分析

  (一)企业盈利能力的一般分析

  1.主营业务利润率=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2.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成本费用

  3.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4.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5.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百者权益×100%

  一、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比率等于200%较适当。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

  一般情况下,速动比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比率等于100%较适当。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该比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

  (二)长期偿债能力

  4、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说明企业长期债偿能力越强。从债权人来说,该指标越小越好。从企业所有者来说,该指标过小表明企业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

  5、产权比率: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偿还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6、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或有负债利用 会计知识 确定)

  7、已获利息倍数:又称利息保障倍数。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较为适当,从长期来看至少应大于1。

  8、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总额/负债总额

  带息负债通常指借款、债券。一般可以从题目条件中判定哪些属于带息负债。

  二、运营能力指标

  [提示]本部分可采用一定技巧背诵,大部分分母均为营业收入,只有存货周转率的分母为营业成本。

  (一)人力资源运营能力指标:

  9、劳动效率=营业收入或净产值/平均职工人数

  其中:平均职工人数指(年初职工人数+年末职工人数)/2。以后面所说的所有平均数,均指年初加年末再除2

  (二)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指标:

  总公式: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周转天数)=360天/周转次数

  分公式:

  11、应收账款账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坏账损失等。 [应试技巧]若题目告知赊销资料,则用赊销收入计算。

  12、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提示]这是唯一用营业成本代替周转额的指标。

  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表明存货变现速度快;周转额较大,表明资金占用水平较低。

  13、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14、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注意]净值=原值-折旧;净额=原值-折旧-减值)

  15、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6、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

  三、获利能力指标

  (一)营业利润率

  17、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18、营业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19、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20、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1、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一般来说,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当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

  22、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23、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理解即可,后面有详细分解)

  24、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本 (资本指实收资本与资本溢价)

  25、每股收益:(EPS)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提示]每股收益也称每股利润或每股盈余,简写为EPS,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时最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的记忆:每股收益=净利润/股数 但要注意如果题目中告诉了有新发行股份或回购股份的时候,则要计算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报告 期时间+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在这里这一大串文字的公式是不是感觉很头痛?别怕,听小鱼的,认真,细致读三遍,你就会觉得原来就是这样简单,文字虽多,但其实没说什么太复杂的计算。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小鱼例题]某公司年初发行在外普通股100万股,3月1日再次发行50万股,10月1日回60万股。问: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多少?

  答案:简单,把数字往公式一套就出来了:(100*12+50*10-60*3)/12=126.67万股。

  或者:100*12/12+50*10/12-60*3/12=126.67万股

  企业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和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据以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其中稀释性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票期权。(可考多选题)

  每股收益(EPS)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财务指标:(理解)

  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平均股数

  =股东权益收益率*平均每股净资产

  =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

  =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

  以上各个等号后面的计算公式,均为推导出来的,大家只需看明白并理解教材上面的推导就可以了。

  26、每股股利=现金股利总额/普通股总数=每股收益(EPS)*股利支付率

  27、股利支付率=股利/净利润

  28、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EPS)(玩股票的朋友们,牢牢记住这个玩意哦。呵呵,小鱼友情提醒。

  29、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总数

  四、发展能力指标

  30、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

  31、资本保值增值率=本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32、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资本保值增值率-1

  33、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

  34、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

  35、技术投入比率=本年科技支出合计/本年营业收入

  36、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三年前营业收入)-1然后开根号3次方。(此公式不好表达,最好看教材)

  37、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1然后开根号3次方

  五、综合指标分析(杜邦财务体系)(非常重要)

  核心公式:净资产收益率 = 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 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注意:这里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前面的公式有所不同。但没有本质区别,可相互通过推导转换。

  其中: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前面已背诵)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前面已背诵)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 1/(1-资产负债率)

  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如下:

  1、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是材邦体系的核心。该指标的高低取决于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2、营业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关系。提高营业净利率是提高企业盈利的关键,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营业收入,二是降低成本费用。

  3、总资产周转率揭示企业资产总额实现营业收入的综合能力。企业应当联系营业收入分析企业资产的使用是否合理,资产总额中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结构安排是否适当。

  4、权益乘数反映所有者权益与总资产的关系。权益乘数越大,说明企业负债程度较高,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偿债风险。 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根本在于扩大销售、节约成本、合理投资配置、加速资金周转、优化资本结构、确立风险意识等。

  常用公式

  1.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净额

  2.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3.资本权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

  4.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5.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6.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7.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8.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

  9.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或己交的各项税款、附加及福利等。

  10.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上交国家财政总额,包括应交增值税、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收等。

  财务管理指标一览表

  *权益乘数=产权比

  (利润)增本年营业收入(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 =

  = 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 = 者权益 本年科技支出合计/本年营业收入= 净额

  = 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 (本年销售收入总额/三年前销售收入总额)-3-1 =

  规律一:财务指标的命名是有原则的,有以下2种命名法:

  1、先念分子,后念分母法,就是”……比率”或”……比”(某某比率或某某比);比如负债资产比率=负债/资产,也可以省略地称呼其为负债资产比。

  2、先念分母,后念分子法,就是”……率”;

  比如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

  规律二:如果分子分母来自于同一张报表,则数值同用年初数、年末数或同期数,以保持口径一致;如果分子来源于损益表,分母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则分母要用平均数。

  原因是:损益表的数字都是时期数,而资产负债表的数字都是时点数,时期数/时点数则会由于口径不同,无法相除,因此需要将分母进行换算。经过(期初+期末)/2的简单算术平均以后,将时点数换算为时期数,分子分母就都是时期数了,则就可以进行除法运算。可是有时分母会直接使用期末数,此时有两种可能的情况:

  1、该期末数与期初数完全相等或大致相等,可以将其影响不大的差异额忽略不计。比如分母直接使用期末数500万时,此时暗示期初数也是500万,则(期初+期末)/2=(500+500)/2=500万,这时分母就可以直接使用期末数。或者期初数为500.10万时,则可将0.10万忽略不计,与上例同理。

  2、该指标要跟与之相比较的指标保持口径一致。比如,本企业要用计算出来的权益净利率去与同行业的A企业相比,而A企业计算权益净利率时分母用的是期末数,则为了保持双方的可比性,本企业也应采用期末数来作为分母,就不使用平均数作为分母了。

  规律三:周转率指标的命名规律。

  分子一般是销售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分母是什么,则该公式就叫某某周转率,比如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 最后有四点补充:

  1、涉及到变现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分母一般为流动负债;

  2、涉及到现金流量表的指标,分子一般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3、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分子既可以是收入额,也可以是成本额(比较特殊);

  4、还有一些指标没有这三个规律,平时需要注意一下,例如:已获利息倍数、权益乘数、资本保值增值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率、长期资产适合率、经营亏损挂账比率等等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财务管理指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