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广西?

如题所述

在广西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

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节日活动:

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03

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风俗:

1、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或黄栀子、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其他民族的三月三:

1、土家族

土家族的三月三是其“情人节”,也叫“女儿节”。节日当天,青年男女穿戴簇新,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欲选佳婿的女子服饰很有特色,上身左襟大褂衣袖短宽,滚有多道花边,下着内长外短、衣分多层的百褶长裙,佯装赶集,出售土产,等待意中人的出现;

而欲选佳偶的未婚男子,则身背空篓,佯装购物。如男子看上哪位女子,便会上前“购物”,如女子中意“购物”男子,便会将土产低价售之,以示愿意以身相许,并随之退出闹市,择静处互通情愫。

2、土族

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3、苗族

“三月三”苗族情歌节,是当地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活动期间,在外工作的村民和外嫁的女子及邻近几十个村寨的青年男女都会齐聚于此联欢,因此“三月三”情歌节不仅是村民祭祖团圆和亲朋好友叙旧延情的节日,更是村寨青年谈情说爱的美好日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5-03

歌圩节。

壮族“三月三”习俗:

很多人只知道对歌谈情,其实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很多,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也是有趣的节日习俗。

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历史渊源:

歌圩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祭祀性的歌舞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原始仪式性的群体歌舞由“娱神”向“娱人”过渡,从“舞化”朝“歌化”发展,从而形成群体性酬唱的歌圩活动,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

每当歌圩来临,壮族男女青年便身穿盛装,带上礼物,从四面八方向歌场汇集,寻求歌友。对歌高潮一般中午时分或夜幕降临之际,主要是男女互相对歌。对歌分为集体对歌和二人对歌。对歌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政治以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