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额事业单位和差额事业单位待遇

如题所述

全额事业单位与差额事业单位的待遇对比:
1. 财政拨款方式不同:
全额事业单位,即全供事业单位,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完全由国家预算拨款。差额事业单位则按照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预算,单位承担部分则在税前列支,例如医院。
2. 稳定性差异:
全额事业单位的稳定性较高,因其经费来源由国家调控,故存在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而差额事业单位因经费变化概率大,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工作稳定性。
3. 涵盖范围不同:
差额事业单位包括如医院等既有收入又承担政府社会职能的单位。自收自支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是部分原国有企业的行业主管局。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则主要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公办学校、党校等。
差额事业编制与全额事业编制的区别:
1. 财政拨款:
差额事业编制享有财政差额拨款,而全额事业编制则是全额财政拨款。
2. 待遇差异:
全额事业编制的待遇与公务员相当,较为稳定。差额事业编制的待遇与收入挂钩,相对波动。
3. 单位性质:
差额事业编制多见于医院和部分景点。全额事业编制则主要存在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行政执法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
差额事业编与劳务派遣的区别:
1. 性质差异:
差额事业编制人员是正式的编制内人员,通过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数量的定额分配后录用。劳务派遣人员是由劳务公司派遣至工作单位的工作者。
2. 组成不同:
编制是指组织机构和人员数量的定额与职务分配,由财政拨款确定,由人事部门调配人员,财政部门据此拨款。编制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银行编制。劳务派遣是指用人单位将非核心员工派遣至对应工作单位。
3. 合同签署:
差额事业单位正式员工需与单位签署聘用合同,建立人事关系,受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管理规定管理。劳务派遣工与派遣公司签署劳动合同,由派遣公司安排至接受单位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