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柑橘文化节的影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1982年春,全县农村推行“土地到户”改革,柑橘生产突破国营、集体办场体制向个体农户转移,激发出旺盛的生产力。时任县长韩金松同志,积极推动以柑橘为主的农业结构调整,而享有“柑橘县长”美誉。“村组建场,大户开发,突出早熟,以点带面”的扩张战略,助推石门柑橘进入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期。至1983年底,全县柑橘面积达2.41万亩,共植树315万株,当年产量6900吨,共建起集体园艺场213个,其中国营场2个,乡镇场25个,村办场186个,个体专业2000多个。  1984年9月,县委制定“南橘北茶中部桐”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决定将柑橘作为全县主要经济作物重点发展。1986年1月,县柑橘生产办公室成立。1986年至1987年,石门县利用世界银行专项贷款及省地县三级配套资金共1800万人民币,在全县17个乡镇的87个村,建成国际标准早熟温州蜜橘园1.69万亩。1987年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石门为早熟柑橘出口基地县。1987年9月,国家外贸部、农业部明确石门县为全国柑橘出口基地县。至1989年底,全县柑橘发展到10.39万亩,当年产量3.1万吨。  激情燃烧,如火如荼,石门柑橘产业有如“动车组”飞速前进。  1995年,石门柑橘产量达5.3万吨,产值首次过亿元,上缴特产税收过千万元,贡献卓著。  1998年10月,湖南省统计局命名石门为“湖南省水果产量第一县”。  1999年11月25日,是石门柑橘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日子。这天,时任县委书记陈文浩(现任常德市长)主持召开中共石门县委八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加强农业支柱产业建设的决定》,开展柑橘产业“第二次创业”,县政府决定每年预算10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柑橘事业,重点解决困扰产业升级换代的深层次问题,以实现“柑橘大县”向“柑橘强县”、“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的跨越,石门柑橘产业从此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2000年10月,石门县承办了中国柑橘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  至2009年,石门柑橘面积达到了44.1万亩,当年产量有望突破40万吨,综合产值将超过6亿元。  每逢金秋十月,石门山山流金,园园淌银,漫山遍野的红橘令人赏心悦目,30万橘农就幸福生活在“吃柑橘饭,住柑橘楼,读柑橘书,娶柑橘媳,享柑橘福”的醉人橘林中。2005年秋,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踏访石门,有感于柑橘带给山乡人民的美乐生活,激情书就散文《甜味的石门》,“石门于是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很有甜味的地方,让人一想到那里,就觉得那里的空气中有着甜丝丝的柑橘味道”,令人百般神往。  “有好基础,加进取心,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追求创新,造就了石门柑橘产业的‘树大根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伍林支诠释了创业的睿智与秘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