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地图上虞地图行政区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29
1、上虞市地图比例尺2、上虞面积多少3、谁知道上虞在哪里?4、有人知道上虞在哪里嘛上虞市地图比例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因此也叫缩尺。
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1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000000或写成:五千万分之一。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地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10千米。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根据两地的实地距离和比例尺,可计算两地的图上距离;根据两地的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可以计算比例尺。
根据地图的用途,所表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图幅的大小和表示内容的详略等不同情况,制图选用的比例尺有大有小。地图比例尺中的分子通常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通常比例尺大于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介于二十万分之一至一百万分之一之间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地理课本和中学生使用的地图册中的地图,多数属于小比例尺地图。
地图比例尺scaleonmap
地图上的线段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长度之比。它表示地图图形的缩小程度,又称缩尺。如1∶10万,即图上1厘米长度相当于实地1000米。严格讲,只有在表示小范围的大比例尺地图上,由于不考虑地球的曲率,全图比例尺才是一致的。通常绘注在地图上的比例尺称为主比例尺。在地图上,只有某些线或点符合主比例尺。比例尺与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和精度有关。一般讲,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宜于进行图上测量。
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的缩小程度.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比值.
比例尺越大,即图上距离代表的实际距离越长.能够反映的事物就越详细,
比例尺缩放的计算:
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原比例Xn
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原比例X(n+1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原比例X1/n
将原比例尺缩小1/n;原比例X(1-1/n
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上虞面积多少
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中部,隶属浙江省绍兴市,市域总面积1403平方公上虞地图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里,总人口78.28万,其中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3.17万,辖3个街道、15个镇、3个乡,354个行政村,86个城镇社区居委会。200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7.51‰,死亡率6.9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7‰,全市呈“五山一水四分田”的格局,享有“鱼米之乡”、“葡萄之乡”、“建筑之乡”等称号。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上虞市辖3个街道、15个镇、3个乡:百官街道、曹娥街道、东关街道;道墟镇、上浦镇、汤浦镇、章镇镇、下管镇、丰惠镇、永和镇、梁湖镇、驿亭镇、崧厦镇、沥海镇、小越镇、谢塘镇、长塘镇、盖北镇;岭南乡、陈溪乡、丁宅乡。共有355个行政村、85个社区(居委会。其中人口最多的村是崧厦镇章家村,为6806人,最少的村是岭南乡梁宅村,为190人;村域面积最大村是丰惠镇三溪村,为11.53平方千米,最小的村是东关街道彭家堰村,为0.09平方千米。2000年,上虞市辖18个镇、6个乡:百官镇、小越镇、沥海镇、沥东镇、崧厦镇、谢塘镇、道墟镇、驿亭镇、东关镇、蒿坝镇、梁湖镇、丰惠镇、谢桥镇、永和镇、汤浦镇、上浦镇、下管镇、章镇镇,盖北乡、丁宅乡、大勤乡、陈溪乡、岭南乡、龙浦乡。
谁知道上虞在哪里?
上虞区隶属于浙江省绍兴市市辖区,位置在浙江省东北方向。上虞东部连接宁波市余姚市、西部连接绍兴市越城区、北部与嘉兴市海宁市隔海相望、南部连接绍兴市嵊州市。你可以用手机查看上虞地图,或者百度搜索一下上虞区。
有人知道上虞在哪里嘛
上虞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处杭州湾南岸、杭州市和宁波市之间,与上海市隔海相望。总面积1403平方公里,人口77.4万,有21个乡镇(街道,呈“五山一水四分田”的格局。上虞是浙江省建县最早县份之一,历史悠久。史籍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相传父系氏族社会后期,虞舜避丹朱之乱来此。据郭沫若考证,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夏帝少康后属越国,战国时期楚灭越后属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上虞县,属会稽郡。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废上虞入会稽县,属会稽郡。东汉建武(公元25~56年初恢复上虞县,属会稽郡。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分上虞南乡入始宁县,同属会稽郡,历三国两晋南北朝不变。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上虞、始宁入会稽县,先后属吴州、越州、会稽郡。唐初,今上虞境仍为会稽县的一部分,属越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曾以剡县与故始宁地为嵊州,八年州废。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属会稽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后,仍属越州。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分会稽复置上虞。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并入余姚,次年复置,属越州。五代时属吴越国东府。北宋仍属越州。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改越州为绍兴府。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绍兴府为绍兴路,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复为绍兴府,上虞皆为其属县。清承明制。民国初年改府制为道制,上虞属会稽道。民国16年(公元1927年废道制,直属于省。民国21年,属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解放初属绍兴专区。1952年2月起属宁波专区,1964年9月起属绍兴专区。1968年6月起初属绍兴地区。1983年8月起属绍兴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上虞与绍兴县、余姚县相邻部分地区有几次变动。1954年秋,绍兴县东关区及汤浦区的四峰、渔浦、汤霞、四村、胜江5乡和富盛区的长东、保山、长塘、会胡4乡划入上虞。1956年11月,丰惠区永兴乡和下管区王家庄、大岭顶村划归余姚县,绍兴县川下村划归汤浦乡;1960年8月及1966年1月,下管大公社的大山、隐地、黑龙潭、悬岩、溪山5村以及陈溪公社戴王、糜家2村划归余姚县。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县时县治设百官镇,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县治迁丰惠镇,1954年9月,县人民政府迁至百官镇。1992年10月18日上虞撤县设市。据2004年统计,全市人口77.42万,面积1403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5个镇、3个乡,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杭嘉湖高科技地区成员单位,2004年全市总产值200.3亿元,人均达到25873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