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的策略

如题所述

  导语: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恰当,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英语教学奠定成功的基调,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能引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强烈欲望,激发英语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从而真正进入英语学习的最佳状态,使英语教学和谐自然地开展下去。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的策略

  1、课堂导入的作用到底有哪些?

  一、安定学生情绪,引导学生关注课堂

  因为学生刚上课时还未从下课时的松懈兴奋之中完全脱离。

  所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引导对所学内容的关注,这就需要课堂导入。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形成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学习任务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基石,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建立学生的信心。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精力集中,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初的课堂导入时循循善诱,唤醒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三、统领整节课堂,奠定良好开端

  课堂导入,能影响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包括师生互动,气氛融洽,教学流程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相长的课后反馈。

  如何使课堂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老师需要下足功夫花心思的课题。

  2、英语课堂导入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我们身处信息社会,如果没有信息,我们就被时代淘汰了。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要关心时事,同时也要关心学生所关心的,这样我们设计出来的课才能贴近他们。网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资源的平台。不仅是平时,对于每个单元开始之前,我都可以在网上找寻相关的资料,尤其是视频。而这样做,确实也给我带来了许多益处。

  在高三复习虚拟语气的时候,我借用了奥巴马夫人米歇尔的演讲作为导入。因为她的演讲中包含了好几句虚拟语气的句子,这样就很好地切入到相对枯燥的语法,把虚拟语气语法用米歇尔的演讲串联起来,达到很好的效果。

  在上Module 4Unit2 Working the land袁隆平这一课的时候,我发现学生之中有人并不了解袁隆平,而通过口述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安排介绍袁隆平生平事迹的一个视频,让学生先了解袁隆平,也知道他的事迹及伟大,再来学习课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开始一个单元的主题之前,就对这个主题有所了解,大大了提高了他们的认知和学习内容的积极性。

  在上M7Unit2 Robots的时候,我先问学生机器人可以帮我做什么,学生的回答很局限,之后我放了一个机器人的视频,大大地改变了学生对机器人的印象,激发他们去思考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各种功能。

  二、利用熟悉的人或事导入,增加亲切感

  导入并非都是要从时事下手,有时候身边的素材往往是最好的`,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高二会考复习的代词专题中,我以自己的儿子导入,通过——Who is (he)?——(He) is my son. He is very naughty. But we all love him.来自然导入代词。而且我的课堂设计整个都是围绕着他设计3篇短文,分别处理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等等,达到了导入和课堂的密切融合。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是利用自己的学校、教师、同学或者热门话题,只要身边的事物贴近我们课堂主题,合理合适,完全可以作为导入,往往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显得最真实亲切。在复习情态动词的时候,我利用了伦敦奥运会最热门人物孙杨导入,然后再用他的事迹串联各种情态动词,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态动词的热情。

  三、游戏或者竞赛导入

  导入并不单单只有教师呈现,学生接受的这一种形式。有时候教师设计合理,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为了讲述Module2 Unit2 The Olympic Games,我还设计了一种导入,就是小组奥运会知识竞赛。这样学生在比赛前去搜集资料,实际上就让学生在上这堂课之前已经进入状态,同时还可以寓教于乐,在比赛之中更加了解奥运会的历史和知识。

  在Module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单元,主题是伟大的女性。我设计的导入是有奖竞猜,教师或者学生口述伟大女性的事迹,从一件事迹开始慢慢增加,再让学生猜测究竟是哪位伟大女性。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受到感染,以饱满的热情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

  四、合适的歌曲导入

  很多教师喜欢用歌曲导入,但是我觉得歌曲导入一定要找对歌曲,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导入效果。在歌曲导入的情况下,学生是可以得到放松,但如果这首歌与课堂联系不紧密,那么导入效果是很难体现出来了,也很难与具体的课堂接轨。

  例如,在Module1 Unit5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单元中,我选择了Beyond的一首《光辉岁月》作为导入,效果很好。因为这首歌本身就是黄家驹为了曼德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创作,其歌词也是紧紧围绕着曼德拉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了一个伟大的人物所拥有的感染力。

  在Module2 Unit2 The Olympic Games单元,主题是关于奥运会,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进入奥运会的氛围,我放了这几届奥运会耳熟能详的主题曲,让学生在歌声之中回忆,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奥运会的世界,包括《我和你》,Pass the flame, the Power of Dream, Hand in hand等等。

  另外,除了留意到刚才谈到的以上情况之外,导入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进入误区,要留意下一下几方面:

  1.避免冗长的导入

  一个好的导入不宜过长,一般不宜超过5分钟。如果时间过长,内容复杂,一是不能保证教学时间, 二是,容易让导入喧宾夺主。有些教师选择一段长视频,或者选择free talk导入,结果时间不受控制,使得导入环节占去半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虽然说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教师是相对自由,但是不管怎么安排,教师一定要从整个单元的立场上出发。一般来说,导入还是简洁为主。

  2.导入要避免导而不入

  好的导入不能仅仅是起到让学生兴奋激动的功能,而且一定会是跟课堂内容相关,最好能够跟课堂内容很好融合,能够首尾呼应。华而不实的导入虽然在调动学生气氛上面起到了作用,但是与课堂严重脱节,反而达不到效果。好的导入可以贯穿整个课堂,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之所以为导入,一定不能只起到“导”的作用,却“入”不到真正的主题上去。

  3.导入过程有效引导,随机应变

  导入其实也是一种教学设计,我们的设计是一个方案,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未必如我们所料。在遇上我们始料不及的答案或者学生反应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导,千万不要让导入没有起到它该有的功用或者内容时间不受控制的情况。

  导入的形式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以及学生的特征,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导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