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治痢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我读过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该文出自药王专著《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下文摘自罗先明著《孙思邈传》,从孙氏如何认知和治疗痢疾入手,看一代医王是怎样阐释作为大医的精诚。

待到(孙思邈)“立身”之后,则可探出其行医轨迹,因他在书中有记,称在这一阶段曾“二遭热痢,一遭冷痢”。

痢疾为肠胃感染急症,临床表现是严重腹泻,一般因食物引起,彼此能相互传染。孙思邈立身之年感染此疾,可见其生活甚无规律,卫生条件更不算好。查寻病根,还离不了幼遭风冷,体质不佳。因之“立身之年”未立,各种压力倍增,致使健康继续受损,不能得到有效恢复。可见孙思邈先天不足,不异常人。

孙思邈第一次患上痢疾,还不知它的厉害,早起虽觉腹部隐痛,却还坚持出门,因已约好几个病人,生怕误了出诊。他来不及生火,端起昨晚剩下的稀粥就喝。

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树上冰凌尚未融化,经太阳一晒,“沙沙沙”往下掉。孙思邈胃里揣着冷食,路上经凉风一吹,到达出诊之所,肚里已开始闹了。出诊处为村边一座棚屋,四壁漏风。孙思邈再被凉风继续灌着,接诊不过三人,忽觉胃肠一 阵蠕动,便感觉不能自控。

“对不起,我得方便一下。”孙思邈说时,捂着肚子赶紧跑。

孙思邈回转身子,还想挺着,继续出诊。结果第二次未至茅坑,裤子早弄脏了。

惭愧,一个医生,竟出此窘相。他只得暂缓出诊,着手自我调理。

孙思邈第一次遇上这个病症,又恰好发生在自己身上。故他不仅找不到现成药方,未存下有价值的病案,还不便向别人咨询,觉得失了面子。年轻人的自尊心支配着他,只能自加压力。

他打开一册册医书,翻检相关药方,不知该用哪个方子才好。因误了治疗佳期,肚子越闹越频。最后竟不敢出门,只能在家待着,结果是“日夜百余行,乃至移床就厕”。

孙思邈这回遭罪了,你想那日夜百余行是何滋味?而在此前他体质虽弱,精神却好,把很多潜在疾病给掩盖了,现为阶段性爆发,故如同翻江倒海。他被痢疾折磨得九死一生,瘦得皮包骨头,上坡过坎都没了力气。孙思邈这才识得,没有健康就没有事业,甚至一切无从谈起。

“想办法,自己治。这跟头同样不能白栽。”孙思邈想起治狂犬病栽跟头的情形,自信定能战胜病魔。

与治狂犬病不同的是,那回是给别人治病,而这回却是给自己处方。孙思邈由于抹不下面子,只能私下将难题解决。他这就得拿自己做实验,看究竟哪些方子效果好,于自己对症。

孙思邈这一查阅,大为惊异。原来那治痢方术五花八门,有的载于书上,有的流行民间,让人无所适从。孙思邈拿定主意:“我且‘以身试法’,倒看哪些药方见效。”

孙思邈重视每一回的经验教训,从不白交学费。他潜下心来,遍访乡邻,对每个方子皆自我验证。这样倒好,有一条不 用担心,即意外事故不会发生在别人身上,皆由自己全部承担。虽说可能遭罪,他却无所顾忌。

因属验证,孙思邈所服之药常相互抵消,导致症状时好时坏。以致才好了一段时间,不久又犯。热痢刚控制住了,居然又患上冷痢。严重阶段,孙思邈一日如厕近二百行,腹内空空如也,两腿软如麦秸。病相如此险恶,连自己都怀疑能否再起。但他咬紧牙关,继续坚持,决心以一己之身,验证诸多偏方。他就这样反复折腾自己,险些把肠胃搞坏。也不知费时多久,直至诸方被完全掌握。

孙思邈大获全胜。

掌握了这门绝活,大有用武之地。原来那个时代,饮食卫生条件有限,痢疾为最常见疾病之一,无论城镇乡村,多少人深受其害。孙思邈初次接诊这类患者时,所见症状五花八门。有热毒下黄汁者,有热毒下黑血者,有五内绞痛者,有赤如烂血、滞如鱼脑者,有热毒纯血痢、日夜百行者等等。同行们谈起此疾,仍称“此痼症,难治愈”。

孙思邈现在面对这些,却显得胸有成竹。

一日来一中年患者,颧骨尖突,两颊深陷,用镐头都难挖下一点肉来。手拄双拐,才进屋即便瘫倒。孙思邈确诊对方为痢疾患者,忙半跪在患者跟前,耐心地问:“你患病多久啦?”

“三、三、三……”患者伸出三个手指,声音低弱到吐字不清。

“三年?”

“三、三、十、十……”

“啊,三十年?您可真受苦了。”孙思邈听了,大为吃惊,立即联想到自己经历的痛苦,决心替患者解除病痛。他给患者端过一张矮几,让他坐下,安慰他不用急躁,再细问起因和治疗情况。知患者求医 无数,皆不能治愈时,孙思邈即问对方忌口情况,然后把握十足地道:“不要紧,能治好。但你得听我劝告,尤其要管住嘴巴。”

患者将信将疑,接过孙思邈开的方子,拄着双拐而去。

孙思邈用药果然高明,切中患者病症。该患者连着服药两月,中间更换处方三次。这位被痢疾折磨三十余年的汉子,到底让孙思邈给拿走双拐,能自由行走了。

针对该患者久治不愈的个体特点,孙思邈用的是“四续丸”方,再视病情加减。此方载于《千金要方·脾脏·冷痢第八》,为:“治三十年注痢,骨立痿黄,肠滑不瘥方。一名蜡煎丸。”他严格要求患者,治疗过程中务必忌口,生、冷、肥腻等食物决不能食。而患者此前偏管不住嘴,病情稍微见好便大吃起来,导致反复无常。

此为孙思邈治愈痢疾病例之一。在 同一卷中,孙思邈还记有“椒艾丸”一方。其治愈对象,为“三十年下痢”患者,“所食之物皆不消化,或青或黄,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尽,两足逆冷,腹中热,苦筋转,起止须扶”,可见病情之重。该方后面还有注明,可治“阴冷无子”。可知孙思邈以此方不仅接诊过男士,亦治愈过女性患者。

他后来对治疗痢疾愈加专攻,所荐“陟厘丸”方为又一例证。药丸成分是:

水中陟厘五两汉中木防己六两紫石英三两厚朴一两陇西当归四两黄连二两三岁醇苦酒五升上好豉三升

据孙思邈验证,此方可“治百病下痢,及伤寒身热,头痛目赤,四肢烦疼不解,协热下痢;或医已吐下者,腹内虚烦,欲得冷饮,饮不能消,腹中急痛,温食则吐,乍热乍冷,状如温疟;或小便不利,气满呕逆,下痢不止”者。他因担心患者不能自制,还经常亲手将药丸做好,送到患者手 中。并针对不同病情,告以不同用量。

那日又来一患者,自诉平时身体极健,壮实肥胖,寒夜睡觉无需被褥,暑天歇息即喜欢露宿。他食肉拣肥,嫌精肉碜牙。没想到突患痢疾,一日如厕百行。孙思邈乃告患者,此疾为疳湿痢,皆因不良生活习惯而起。患者连连称是。

孙思邈便问:“你能否做到少食肥腻?”

“只是管不住自己。”

“那就书一正楷小幅,悬挂警示自己。”孙思邈笑道。

“愿纳先生真言,只求一幅墨宝,自己写的往往不算。”

孙思邈见对方说得认真,当即挥毫:“凡疳湿痢之病,皆由暑月多食肥浓油腻,取冷眠睡之得也。《礼》云:君子盛暑之月,薄滋味,无食肥浓煮饼。此时不利人也,养生者宜深戒之。不尔,多患疳湿耳。”

那患者接过,谢恩而去,回到家里,果将该条幅悬于墙头,以警示自己。自此该患者吸取教训,于饮食起居方面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终与疳湿痢彻底诀别。

孙思邈经过大量临床,最后惊讶地发现:原来痢疾并非那等难治,只需刻意对症,较之其他顽疾,痊愈率竟然居高。用他后来写在《千金要方·脾脏·热痢第七》篇中话说,“乃知此疾天下易治”。在这由“难”而“易”的后面,凝聚着孙思邈多少心血。

那为何会有痢疾难治之说?孙思邈亲验乃知,此既有医家之责,也有患者之误。医家须力戒浮皮潦草,浅尝辄止;患者即有:“中性之徒,率情骄倨,良药苦口,不能克己早饵,朝遇暮过,望其自瘥;疾热日增,胃气渐弱,心力俱微,食饮与药皆不能进。既不时愈,便称痢病难治,斯 皆自误也”。

孙思邈还将痢疾分类:“大凡痢有四种,谓冷、热、疳、蛊。冷则白;热则赤;疳则赤白相杂,无复节度,多睡眼涩;蛊则纯痢瘀血。”他亦论及痢疾的一般治疗原则:“热则多益黄连,去其干姜;冷则加以热药;疳则以药吹灌下部;蛊毒则以蛊法治之。”

孙思邈分析某些人服药不瘥的原因:“凡服止痢药者,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对主,虽剧但服,不过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

如何防止复发?还需追根索源。孙思邈再经探究,乃有如下结论:“凡痢病,通忌生冷醋滑、猪鸡鱼油、乳酪酥干、脯酱粉咸。所食诸食,皆须大熟烂为佳,亦不得伤饱。此将息之大经也。若将息失所,圣人不救也。”

孙思邈通过对痢疾的治疗,深感饮食与疾病关系极大。不仅痢疾患者如此,其他患者也关乎饮食。此即孙思邈“食治”理念的萌芽。

孙思邈的探究并未到此为止。他之所想,是让其他同行并一般患者都能掌握要诀,对付顽症。为此孙思邈又从“古今痢方千万首”中筛选出部分方子,以喻他人。这些方子皆经亲验,特具疗效。在写作《千金要方·脾脏·热痢第七》篇时,孙思邈列方二十六首,灸法十首;在《冷痢第八》篇中列论一首,方三十二首;在《疳湿痢第九》篇中列论二首,方十首;在《小儿痢第十》篇列方三十七首,予以推荐。孙思邈就此成为治疗痢疾的专家。
相似回答